當時他們吃不上飯,幾乎餓死在路旁時,正是楚國用昂貴的糧食救活了他們,更讓他們有了自己的家,不在四處的流浪。
然而正是這樣的人,卻在楚國最艱難之際,毅然離開了國家。這讓大多數還堅持留下的楚國百姓,還有新歸入不久的其它少數民族所不恥。
紛紛罵他們是白眼狼,要求楚國驅逐出去他們,永不在讓回來。
楚風聞知訊息後,沉默了良久,卻依然命人通知守關的將領放行。
並下旨要求將這些人的花名冊長時間保留,只要有楚國所在的一天,他們將永不被承認,永遠不會在被允許回來,這便是背叛者的代價。
此時幽州的州牧劉虞卻欣喜萬分,他認為這是天命所歸,大漢的威嚴依舊在。
接受上百萬的逃離楚軍的百姓,和數十萬頭牲畜,簡直就如同白撿的一樣。
如此一筆鉅額的財富和人力,對幽州的重新振興有著巨大的幫助,著實讓他興奮的夜不能眠。
正當關羽一封又一封將飛鴿傳書傳遞到王府的書房時,卻只有賈詡處在百感交集之中。
當兩路大軍在鏖戰之時,他們的楚王楚風不告而別,只是給坐鎮楚國的賈詡留下一封信,令其全權處理國內事務。
此時的他早已孤身深入到漠北草原的東部,離偏於單于的領地不過三十里之遙。
他此次出來需要解決兩件棘手的事情,第一,鮮卑在公孫讚的誘惑下,必然會敵對楚國,甚至在四面楚歌之際出手偷襲。
此時國內已經無兵可派,面臨著岌岌可危的境地。
素知草原崇拜英雄,就像敬仰天上的雄鷹一般,他希望靠自己的一人一劍,來順便達到自己的第二個目的,就是完成反傷刺甲的真正進化。
破兵!斬將!弒王!
每一項迫切需要的進化,都彷彿已經刻入到他的靈魂一般,逼迫他在成為一代帝王之時,也要成為當代不世的霸王。
這些散亂而桀驁不馴的遊蕩民族,公孫贊一而在,再而三的搗亂,都需要有一個真正的了結。
只有這樣,楚風才能無後顧之憂地與曹操等豪傑,在未來的真正亂世之中,一爭雌雄,一決高低。
不過楚風這一路上雖然風餐露宿,但是內心裡卻感覺到很奇怪。
草原上好像剛剛經歷了一場戰爭浩劫,到處都是殘破和被燒燬的帳篷撒落一地,(他們的住處與匈奴一樣,都是類似蒙古包這樣的房屋。)還有一些沒有主人的羊馬,在謹慎地啃食著野草。
甚至草原上每走一段路途,便會隨處可見一些已經腐爛的屍身,在烏鴉和禿鷲的撕扯下,已經是面目全非,體無完屍。
(書友若覺得還入法眼,請別忘記收藏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