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張飛也只能以門客的形勢待在劉備身邊,郡都尉什麼的武官,都得朝廷任命,劉備要安置兩人,只能讓兩人當自己的主簿。
當陳宮來到馮翊,瞭解了劉備職權之後也不禁感嘆呂布這套官制的厲害,基本上太守只能考慮民生方面的事情,想要擁兵自重,基本不可能。
而更重要的是,以往太守要處理政務,基本上交好這個郡的幾個大家族就足夠了,只要這些家族跟太守一條心,基本不會有什麼大問題。
但現在,關中的官制下,太守和一眾縣令要做的卻是看好這些家族,但有做出影響民生的事情,郡都尉、縣尉會立刻圍剿。
這其中包括這些大戶的田產每年都必須丈量排查,家中佃農也需要經過仔細核對,畢竟一個人能耕多少地是有個極限的,你不能瞞報,此外有多少家丁也是需要嚴格控制,但有絲毫僭越,地方駐紮的兵馬便會立刻予以圍剿。
這些其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百姓揭發有功,而且只要百姓在這方面揭發,當地官員必須受理,否則百姓能到長安連官一起告。
當然,若是誣告,朝廷也會做出懲處。
官員和地方豪族之間或許可以官官相衛,但悠悠眾口怎麼堵?
最坑的是,朝廷每年還會專門派人在各地遊蕩一次,為的就是給百姓舉報的機會。
這種情況倒逼著官員站百姓那邊,各地豪族也只能積德行善,與人為善,哪怕家中有人在朝為官,也絕不敢肆意欺壓百姓。
“我有些明白關中百姓為何如此擁戴呂布了?”劉備赴任三月之後,陳宮有些感慨的看向劉備道,同時他也終於知道呂布在關中大肆屠殺士族,卻為何越殺越穩了。
朝廷就是直接站在百姓這邊,將世家豪族推到了對立面,世家豪族的確勢大,百姓在其面前,猶如螻蟻,但若這些螻蟻聚集在一起的時候,所爆發出來的力量堪稱恐怖,而呂布將根紮根於這些螻蟻之中,受螻蟻擁護,莫說關中世家豪族,就算是天下豪族都聚集起來也很難對抗。
這是個死迴圈,只要呂布執政綱領不變,世家很難推翻呂布,當然,如果呂布死了,哪怕依舊是呂家掌權,呂布的繼承人放棄這種執政之法,那還是能回到世家這邊的。
幾乎是想通這一切後,陳宮腦海中便自動出現瞭如何推翻這種政體的方法,硬槓不可能,如今呂布已經將朝廷和百姓連在一起,把世家推到了外面,只能世家豪族透過善待百姓來貼合朝廷,享受朝廷一些優待,一石違背這個,立刻就會遭到反噬,想要顛覆呂布,基本上不可能。
所以只能將注壓在呂布的下一代,等呂布死後,新人繼位,逐步將呂布建立的這個模式推翻。
至於理由嗎,也簡單……執政成本太高!
要做到如今這地步,基層執政者,官吏什麼的太高,呂布一場科舉收攬八百學子,也只是官員勉強夠用。
但下面的吏什的麼才是大頭,關中加蜀地各路兵馬加起來可能才三十萬,但需要的官吏可能比這個數都高。
只有關中可以這麼來,但拓展到天下可不行,訊息傳遞的速度,百姓就算想要告官,往來一趟需要多久?
總之,還有機會,一個是等呂布死,再一個就是等呂布地盤擴大,擴大到這種用人成本讓人絕望的時候,自然可以順勢將這套法制推翻。
“我倒覺得沒什麼不好,那些士人、豪族,若無制約,難免亂來。”關羽這段時間倒是覺得關中這種制度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