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士聞言一禮,正要離開,龐統突然想到了什麼,將他叫住:“且慢。”
“公子還有何吩咐?”將士疑惑道。
“這裡可以帶人進來?我看剛才有人帶著一奴僕。”龐統皺眉問道。
“每人可以帶一名伴讀。”將士點點頭道:“不過倒是少有人真的帶書童進來。”
來這參加科考的都是些什麼人?要麼書院學子,要麼便是各地跑來求個前程的寒門庶族,當然,偶爾也會有世家嫡子前來參加,但這個比例不高,能帶書童的,基本就是這些人。
至於這些人會不會幫著自家公子舞弊……此番科考可沒規定出身低不能參加,真有這本事,直接參加科考便是,若連這點都看不出,那也不必擔心對方有能耐幫自家公子拿下名次。
也算給了某些人一些特權,然而實際上這項特權起不到什麼作用。
“有勞了。”龐統點點頭,這才開啟那考卷。
題目字數倒是不多,第一篇,如何富國;第二篇卻是如何富民;看似差不多的兩篇但仔細想想似乎卻又不一樣,富國那自不必說,國庫有錢,但使民富這個論題卻少有人去辯論。
按照這次入關中所見所聞來看,這裡的民顯然不是士族,而是真正的百姓,如何使民富?
龐統覺的這個辯題很有趣,目光看向第三題,如何強國?
又是一個看似相通卻有極大差異的問題,國富、民富,但滿足這兩個條件後,卻未必就是強國,得有足夠的武力威懾四方才行。
第四篇是行軍打仗的軍費計算,以南陽之戰為例,問南陽之戰敵我雙方糧草損耗,是否有更節省的方式。
第五篇則是以中牟之戰為例,問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如何能夠將袁紹逼退。
第六篇則是韓信的背水一戰還原,問如果當時由你來對付韓信,如何破解擊敗韓信。
這有意思!
龐統腦子裡已經開始思索假如自己跟韓信對上之後要如何對付韓信了。
這考題有趣,並不設限,只是丟擲一個議題,然後讓你來寫,至於最後結果如何評判,那就得看負責核對查閱考卷之人了。
除了這六道題之外,還有三道,卻是具體到民生上面,比如黃河突然決堤,怎樣安置百姓,如何解決決堤問題。
一個貧瘠的縣城,要如何治理讓其擺脫貧瘠。
不過真正吸引龐德眼球的是最後一道題。
關中因商而興,然絲綢之路漸興,商販手中財物越來越多,然商只圖短利,無家國之念,雖能興邦,亦能滅國,當如何用商。
“好題!”龐統忍不住撫掌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