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雙方也都在等敵軍出現破綻,孫策等的是荊州軍的到來,而高順等的是曹性的訊號。
不過很顯然,相比於荊州軍而言,曹性這邊是早有準備的,雖然孫策沒有如同預料的那般進入他的伏擊點,讓他能夠從容的前後夾擊,但曹性此刻的位置,正在孫策側翼。
在察覺雙方陷入僵持之後,曹性沉吟片刻後,決定出擊。
並未燃放狼煙,此刻燃放狼煙就起不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了,曹性帶著一千精銳,突然自矮丘後殺出,新野這一帶並沒有太多適合伏兵的地方,這裡最多也就能藏兵千人,所以孫策在追擊中並未察覺到此處不妥。
曹性突然殺出,側翼的凌操措手不及,被這支精銳殺的出現崩潰。
不妙!
孫策顯然也察覺到情況對自己不利,當機立斷,沒有去管側翼,而是揮兵朝著高順殺來。
不得不說,孫策的臨機決斷是正確的,附近的地形,不可能有太多伏兵,所以就算遭遇突襲,也造不成太大損傷,但若自己回軍去看,那必然會出現大的混亂,那時候緊盯自己的高順必然會揮兵直進。
真到了那時,那可真就是敗局已定了。
所以,孫策沒去管突然遭受襲擊的側翼,而是直接揮兵朝著高順攻去。
孫策的反應雖然出乎意料,但高順並不慌亂,迅速調整心態,指揮兵馬跟江東軍殺在一處。
沒了連弩的打壓,只能選擇弓箭配合近戰,雖然裝備精良,又是精銳之師,但終究人少,高順在接連擊潰太史慈、賀齊、潘璋、中途愛四部之後,明顯察覺到麾下將士開始出現力不從心的狀態,傷亡也開始加劇。
再打下去,就是這支人馬徹底崩潰了。
哪怕是精銳,除非特定條件,也很難做到血戰到死。
不過此刻若要撤退,孫策必然會遲滯。
高順突然指揮兵馬,朝著孫策帥旗處強衝。
“傳令各部,勿要亂動,讓他來!”孫策顯然也察覺到這一點,將手中長槍往地上一拄,朗聲喝道:“吾輩何惜一死!殺!”
隨著孫策這般怒吼,江東軍迅速穩定下來,周圍的將士更是被孫策帶動起來,打起來也更加兇悍。
這是高順第一次體會到孫策帶來的壓力,他本是想急攻對方主將,引敵軍各部來救,趁機撤軍。
結果卻是沒想到孫策竟然這般勇烈,這倒是有些失算。
既然如此,高順也只能直接撤軍了。
一聲令下,響號聲起,那邊已經將凌操所部殺敗,準備衝擊江東軍中軍的曹性聽到號聲,二話不說,尋索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