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賊軍萬人,我軍只出五千,恐怕……”新野令忍不住想要勸。
“你若比我知兵,你來帶,你若不知,安心做好自身之事!”高順回頭,皺眉看了他一眼道。
“喏~”縣令只能躬身稱是。
高順安排好新野防務後,五千精兵已經點出,在新野城下列陣,高順隨即出城,指揮兵馬擺開陣勢,同時敵軍先鋒軍也已到近前。
江東軍中,太史慈遠遠地看著高順的將旗,不想敵軍在這種情況下,竟敢出城作戰,自然也看出對方的意圖。
“列陣!”作為孫策帳下堪稱頂尖的大將,太史慈自然不會怵對方,當下命將士們列陣,自己則策馬而出。
在兩軍將士疑惑的目光中,太史慈突然飛馬斜斜衝出,一連射出三箭,每一箭都能射落敵軍一面軍旗,本想嘗試衝到近前將對方的將旗射落,卻被一陣騎射逼退回來。
不過饒是如此,也讓江東的先鋒軍士氣大陣。
不過南陽軍卻並無任何動搖。
跟大多數軍隊不同,高順鎮守南陽之後,練兵幾乎都是常態,因為是飛地的緣故,呂布在非戰爭時期對南陽的支援是各軍之中最大的。
別說西域,洛陽一帶的駐軍都沒有南陽強,同時也是各種新式裝備優先供給處,而高順治軍的理念就是就是去中心化。
呂布麾下,很多將領的風格都是以自己為中心,包括呂布、張遼這些最頂尖的將領,只要他們在,就能讓士氣成倍攀升,作戰方式也是以他們為中心。
而高順卻是與眾人迥然不同,他不提倡個人勇武,而是整體配合,軍隊就是一個人,緊密配合卻又各司其職,高順也絕不會自己衝在最前面,而將旗或是軍旗倒了,必須儘快豎起,原因並非影響士氣,而是會使指揮混亂。
所以江東將士士氣大震的時候,看到的就是高順這邊迅速重新換了幾面旗,除此之外,沒有任何變化。
太史慈也察覺到這一點,自己這番先聲奪人,並未能起到想象中的效果,神色漸漸凝重起來,面對這支南陽軍,腦海中不由自主的出現四個字——不動如山!
這就是這支軍隊給人的感覺,寧立不動,五千人好似一人一般,這還是他第一次在戰場上遇到這樣的對手。
既然先聲奪人無效,那就只能動真格的了。
察覺到敵人不好對付,太史慈調整陣型,命兩翼兵馬從兩側前進,配合中軍想要將對方包圍,這個時候,敵軍便只有兩個選擇,後退或者前進。
後退就是避免被包圍,前進則是謀求與中軍決戰,但後退可能引起混亂,前進則會陷入包圍,無論對方選擇那種禦敵方式,太史慈都已經想好了對策。
但對方卻給出了第三種……不動!
但見高順迅速揮動令旗,五千南陽軍迅速結成一個圓陣,一面面比正常圓盾大了許多的木盾豎在前方,緊跟著是一根根長矛夾在盾牌之間,好像一個圓形帶著倒刺的環一般。
再往裡便是弓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