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特咬著的筆桿苦苦思索。也就是那根筆桿是一件中階魔法裝備,否則的話,早就被他把羽毛給咬壞了:
“問題在於,怎樣讓它保持在躍遷態,一直保持在躍遷態?換句話說,有什麼辦法讓待在高層級的電子,不掉回下層軌道嗎?”
格雷特努力回憶著講過的知識。感謝教材的編撰者,也感謝老師,有關躍遷原理啥的,講得還是比較透徹的:
構成物質的粒子可以有不同的能量狀態,也稱能級狀態。其中最低的能態稱為基態,其他的能級狀態稱為激發態。
粒子的能級變化統稱為躍遷,粒子在能級之間實現躍遷,必然伴隨與外界交換能量的過程。
粒子實現能級間躍遷的方式有兩種:以光能形式吸收或者釋放能量,稱為光輻射或者輻射躍遷;
以非光能的形式,吸收或釋放能量,稱為無輻射躍遷。
想要讓待在高層級的電子,不掉回下層軌道,要麼,死了命地給它加能量,加能量,各種加能量——
前提是,加進去的各種能量,不能灼傷珍貴的受精卵,不能讓受精卵裡面的蛋白質變性,不能擊穿受精卵的細胞膜;
要麼……格雷特想起當年課堂上,老師似笑非笑講的一段話:
“宏觀上可以啊!只要一堆原子夠密集,某一顆原子釋放出來的光子,一定會打到另外一個原子上低能態的電子,那麼,另外一顆原子上的電子又被激發起來了……”
“啊,有這種情況嗎?”
“那這些原子要有多密集?要擠成一團嗎?”
“難道是中子星?白矮星?”
當時,他和他的同學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老師悠然地欣賞夠了他們的糾結,淡定扔下一句:
“沒錯,我說的——就是等離子體。”
不、不是!
老師,等離子體,那是多可怕的東西啊!
那玩意兒在地為河嶽,在天為日星——啊,說錯了,那是天上的恆星,是地上的火焰,是噴槍裡噴出的焊弧……
我總不能在染色體當中,製造一個一個小小的等離子結構吧?!
格雷特繼續抱著腦袋滾。也就是實驗室裡沒有第二個人,由得他形象盡失,隨便折騰。滾來滾去,滾了兩個來回,忽然“騰”地坐了起來:
等等!
超凡點位當中,會放射金光、會被人看到的,到底是什麼東西?
如果它一直,一直,一直一直地放射金光,那就說明,它的電子,不停地在處於躍遷態,不停地放射出光子——或者其他的玩意兒。
沒準,就是個小小的等離子結構呢?
我可以試試看嘛!測測看!
測一測又不要緊的!
說起來,哪怕是鐳射,光斑直徑在微米級別的鐳射,還可以形成光鑷,定向轉移某個細胞,而不傷害到其他的細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