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雲在汪鏡心裡面一直是偶像般的存在。汪鏡自己演戲其實已經比較有天賦,但是,她發現自己仍然能從周雲的表演中學到很多東西。
然後,汪鏡就看到了前面拍攝的這些素材。
羅松和監製正在一起看。
汪鏡看到周雲在水下的表演,一眼就被吸引住了。
演員和演員之間更能惺惺相惜地理解。
進入一個角色的狀態,然後在完全代入人物心理狀態的同時還要保持控制,不能偏離軌道。
真正在演戲的人,是在走鋼絲。
周雲在水下飾演一個水妖的角色,會演成什麼樣子,一直讓汪鏡好奇。
類似水妖這樣的角色,不少人都演過。
或妖豔,或純真,或暴戾,各種各樣的狀態。
但汪鏡發現,周雲不愧是周雲,她根本沒有給自己選擇一種狀態。
汪鏡從周雲的眼神就看了出來,周雲給她這個水妖的角色,做了一個完整的架構。
首先,她不是一個年輕或者幼兒狀態的水妖,她是成熟體。
她沒有在臉上給出一丁點哪怕是茫然或者單純的意思。
她精緻的、沒有一絲缺陷的臉龐被冰霜覆蓋,隱約浮動的野性戾氣讓她一眼就能被看出與正常人的區別。
汪鏡心中第一反應就是,周雲這是怎麼做到的?
其次,這是一個在盤算著某個意圖的水妖。
她的眼睛裡目的性。
她的姿態也透露出目的性。
一個演員要透過這種無聲的、細節的表演去展示某種目的性,是對演員修養的極大挑戰。
甚至,汪鏡覺得,能不能不說臺詞給人一種狀態,是一個好演員的標識。
汪鏡也意識到這一點,但很多時候有心無力。
這不是她想要表現出來,就一定能夠準確無誤地表現出來的。
也許她卯足了勁兒想要用眼神表示“我恨你”,在別人看來,就成了“你傷害了我,我要報復你”,這是相似卻並不相同的內容。
情緒的傳達如果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準確,就難以真正讓觀眾準確地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