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找不到心動的劇本?”
對於周雲的煩惱,文息感到不可思議。
“我還覺得你是想要演的戲太多,都看不過來呢。”文息直接說,“這幾年你一直在接戲,都沒有怎麼休息,你也才剛開始休息吧?多久?有三個月嗎?”
周雲:“找我的劇本很多,不過確實感興趣的不大,來找我的角色,幾乎都跟過去重複的部分很大,沒有太多的挑戰,我是指在人物形象上,可能沒有辦法,我這個年齡的女孩形象,沒有三十加、四十加那麼寬泛。”
“其實,你就是在尋找一種突破嘛,想要突破,抱著這樣的目的去挑劇本,當然很難挑到心動的,你前面演的這些戲,已經把你飾演過的角色架在一個非常高的標準上了。”文息說,“要是你一直拿九十分的標準來挑戲,確實要求很高,很難找到心動的,尤其是……咱們國內的電影市場,很少有那種真正複雜的、遊走在人性灰色地帶的角色,也許有,但基本上不是主角,主角永遠承擔著偉光正的形象,像陳因這樣的人物,最後能過審,也費了很大一番力氣,對吧?”
文息的話讓周雲醍醐灌頂。
沒錯,她對劇本不滿意,其實就是因為對角色不滿意。
會送到她手裡來的劇本,在各方面肯定都已經達到了及格線,不然周覽也不會送到她手裡。
但是,確實,人物表演的空間和複雜性並不會讓周雲感到興奮。
來找她的角色,都是大同小異的。
但是,不要抱著去超越過往角色的心態去挑劇本——這對於一個已經有好幾個成功角色的演員來說,是大忌。
有的演員的演出高峰可能就是二十歲的時候演的那一個,那個角色好得足以在影史留名,那這個演員以後就不要繼續演戲了嗎?
當然不是這樣,也不能是這樣。
明明之前就對自己說過,不能夠一直等待,在後面一部戲都不知道什麼時候開機的時候,她不能夠總是在家摳腳啊,要是真的一直沒有遇到合適的戲,這一年就這麼過去了呢?
周雲一想到萬一接下來的這一年,除了暑期關於《歲》的補拍,就再沒有別的戲拍了,這就讓她一下幡然醒悟。
“我還很年輕,現在就是我去嘗試各種型別角色最好的時候。”周雲輕聲對自己說。
不是隻有九十分的角色和劇本才能接。
電影並非僅僅是劇本的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