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這麼說的話倒也是,確實很多人都來談過,想要收購我們這家小工作室。”周覽說,“不過,我一直覺得我們沒有必要接受別人的注資,畢竟我們當初成立這個工作室,最主要的目的還是更好地支援你的工作,只是後面資源有剩,所以才慢慢地開拓出了其他的業務。”
“要不我們乾脆按照業務的型別,再成立幾家公司好了,就像我們馬上要製作《預言之子》這部電影了,你之前不也跟我說嗎?不想以這個工作室去承製,不然還要給成千分錢呢,事實上,很多業務都可以從工作室剝離出來了,簡單的幾個,比如電影製作,以及經紀代理。”周雲說,“我們這個工作室的主營業務還是幾個明星藝人的工作業務嘛,現在摻雜得太多了。”
“開公司當然沒有問題啊,關鍵是誰去負責呢?”周覽問,“現在東西都放在工作室,大家還能夠一起做,人手不足的問題,大家互相撐一撐,幫一幫,還是能頂起來,等分到不同公司,那人力成本就要增加幾倍了,他們彼此之間的界限就分出來了。”
“我不覺得這是壞事,我們現在已經明顯精力不足了,我們應該抓大放小一點,現在工作室裡肯定有幾個出眾的,就讓他們按照自己擅長的業務和領域,去分管不同的公司,同時,你想想,他們也能自己帶出一個班底來,你只統籌,把關鍵的東西抓到自己手裡好了。”周雲說,“這樣,你也能夠從這麼多的事務中解放出來,我看你每天忙得不可開交,也是實在精力不足了。”
周覽:“這是真的。”
“當然,這只是我的建議,具體負責工作室的業務的人是你。”周雲說,“你才是實際的掌門人。”
周覽擺了擺手,說:“拉倒吧。”
……
《盛裝之下》續集其實並不需要周雲來做製片人。
她和周覽摻和進來,不僅要分走一大筆投資的份額,還要分走很多的決策權。
這是劉蘭最開始的想法。
她很不喜歡一個明星大咖憑藉著自己名氣大、人氣高,就插手幕後製作的事情。
如果每一個明星藝人都這麼做,那還要他們做什麼?
劉蘭從內部鬥爭中衝出廝殺的重圍,拿下影視公司的總經理這個職位,足以說明她本人的能力有多強。
但是,在成千這樣一個大集團成長起來的人,他們身上都有一種通病,把明星藝人視為商品。
當紅的明星藝人當然是寶貝,可過氣了的明星藝人就是連野草也不如的。
劉蘭從未真正地正眼瞧過一個明星藝人——他們只是靠著天生的好外表才能夠受人矚目而已。
他們有真才實學嗎?
這一次,劉蘭試圖在《盛裝之下》續集中分到更大的蛋糕。
她也因此而瞧不上何勇——在她眼中,何勇作為成千娛樂的老闆,管不住自己的藝人,還讓周雲和周覽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這是他沒有能耐。
何勇一直在集團強調明星藝人不能簡單地用商品概念化,這是她更看不慣的。
她不需要一個一直長紅的藝人,她只需要一直有當紅的藝人給她賺錢就好了。
這才是劉蘭的理念。
如果當紅藝人不聽話,那就趕緊換一個人去頂替他好了。
沒有什麼是不可替代的。
不可替代的商品,不是好商品。
……
結果,糟糕的事情還是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