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小句負責的拍攝。
她這段時間一直在磨練自己的拍攝技術,因為基本上週雲在各個社交平臺上的照片、VLOG都是由她負責拍攝的。
周覽還專門撥了一筆專項經費,讓鄭小句去報了個攝影班,學習拍攝技術。
“咱們就沒有必要專門請一個跟拍的攝影師了,一方面咱們本來也不走靠臉靠照片的路線,二來這樣成本太高,不值得。”周覽是這麼說的,“我看小句那個丫頭拍照還挺有天賦的,送她去學攝影,然後按照她每個月拍攝採用的素材給她發獎金, 既可以讓小句那丫頭更有工作積極性, 也更加方便,畢竟攝影師再怎麼樣也比不上助理,基本上每天都跟著你。”
周雲覺得周覽說的有道理,就按照周覽的意見這麼辦了。
經歷過一番磨合,鄭小句的攝影水平還真的到了一定的高度,至少給周雲拍一些美圖是完全可以的了。
鄭小句她自己也專門在一個平臺上開了一個賬號,分享自己平時的一些攝影作品。
下午五點半,周雲出發,前往晚宴現場。
其實這種活動,國內國外都差不多。
只不過在這裡見到的基本上都是外國人,這是最大的差異。
這無一不在提醒她,她現在是一個客人,是一個他鄉之客。
正如周覽之前所說的,她走上紅毯拍照的時候,拍她的攝影師並不多。
很多人的鏡頭寧願對準已經走到前面去的那個美國女明星,拍她的背影,也懶得拍周雲的正面照。
周雲曾經在美國走紅過一段時間,但那個新聞的熱度過去,在這些攝影師們的眼中,周雲就失去了很多的價值。
當然,不是說沒有人拍她。
她的《日子》和《幕後》在美國上映的成績還不錯,也讓她有了一定的知名度,還是有幾個攝影師在拍她的。
周雲認真地看著那幾個對著她的鏡頭,換了好幾個姿勢,才笑著搖搖手,進了內場。
周覽就在內場等她。
周雲剛跟周覽會合,就見到了施羅琦。
許久沒有見到施羅琦了。周雲再見到她,只覺得施羅琦似乎變美了許多,整個人看上去容光煥發,精神奕奕。
施羅琦張開雙臂,給了周雲一個熱烈的擁抱。
“終於見到你了。”施羅琦說,“小云,你都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說想見你。”
周雲笑著說:“抱歉,羅琦姐,我剛拍完《深海》。”
“唉,知道你忙,沒有辦法。”施羅琦說,“不過現在你來了,這段時間多參加一些活動,讓大家認識你。”
周雲說好。
施羅琦正說著話,忽然就從旁邊傳來一個男人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