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咕咚咚的地窖內,姐妹倆坐在一處,正盤點著手上現有的物資。
臘肉兩大袋,乾魚一袋,肉罐頭五大箱,大火腿兩隻,海帶紫菜各種菜乾各兩大袋,紅棗花生兩大袋,雞蛋兩箱,小菜兩壇,五大袋大白兔奶糖,託小夥伴陸陸續續從省城帶回來的麥乳精十罐。
另外還有米麵各兩百來斤,玉米紅薯花生若干。
不是早前不想多囤,只這時候城鎮人口不僅定量,想買糧食還要一定量糧票。
能有現在這些還是三丫這大半年來陸陸續續假借各種理由,以及安寧特意從各處淘換來的糧票。
不過姐妹倆都清楚三年,僅靠這些明顯是不夠的。作為城鎮戶口,按照規定非重工成人每月27斤定量糧食,其中約20斤雜糧玉米,只有七斤精細稻米或者小麥。
兒童每月還在在這基礎上減去一小半兒,攏共也就20斤不到。
也就是她家目前每月能有斤26斤細糧,,75斤雜糧。
就這,還不保證什麼時候斷供,少供的情況,依安寧看來,她們縣裡的正常供應目前最多還能堅持三個月,也就是年底。
在全國大範圍受災的情況下,後面不說徹底斷供,少個一大半鐵定是必然的。
姐妹倆對視一眼,幾乎同一時間掏出了手上的積蓄。
安寧這裡有兩百零七塊三毛還附帶一堆亂七八糟的票證,而三丫……嗯,掏幹了庫存,攏共只有可憐的三十一塊零兩毛。
瞧著妹子手上的一大堆,再看看自個兒小小一坨,三丫不覺微囧了片刻。
話說這一年多雖然兩姐妹陸陸續續有投稿,可跟自家小妹相比,三丫無論手速還是過稿率都差地太遠。
尤其是自家小妹特別喜愛跑到各廠調研英雄人物,或者吃苦耐勞,樂於助人的“時代先鋒”。因著文筆畫技精煉,加上故事生動總能登報,並且隨後在報紙上給各個廠裡帶來不小的聲譽。
剛開始還好,後來每每過去,都能受到廠裡各大主任領導熱烈歡迎,偶爾廠裡有啥福利好貨,也不忘通知這位“小熟人”。
就剛才那批物資,其中有一多半就是由此而來。
反觀自個兒……
瞧著眼前剛到她胸前的小妹,三丫不覺捂了捂臉。
嗐!穿越一場,原來她竟還是吃軟飯的嗎?
不過想到即將到來的三年災害,三丫又火速支稜了起來,小心翼翼地看了眼一旁的小妹:
“那個妹啊,姐的意思是,眼看外面形勢越來越不好,咱們還是多囤點吃的,尤其耐放的那些,還有糧食也要多買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