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呵,看來投軍前練過啊,但不可自矜。大王有言,‘月棍年刀一輩子槍,寶劍隨身藏’,列陣搏殺之時,賊兵著甲,渾身只有幾處無遮護,你要保證回回刺進去,穩、準、狠、快,武藝便到家了。”
“你這用刀之法不對,給我出來,單練劈砍百下。”
“今日教你們如何在臨戰前快速上弓弦,兼校準步弓,一個個都聽仔細了。”
……
訓練場上,教練使、教諭、助教、驅使官們走來走去,嘶吼不斷。
這是一個藩鎮軍隊真正的根基,也是長期維持戰鬥力的基礎。
培養一個合格計程車兵不容易,代價巨大,週期漫長。但征戰之時,也許一天之內就能損失幾萬精銳主力,往往讓他們所做的這一切成為笑話。
但這事還得做,還得擴大規模。
如今鎮內糧肉奶產量大增,可以支撐更大規模的新兵訓練了。
續備軍,或許可以擴編至五萬人,每年輸送一萬技藝合格的新兵,補充戰損。
如此,長期拉鋸之下,敵人一定撐不住,只能龜縮守城。利用地形、城池的優勢,來抵消他的軍士個人素質方面的差距。
“都頭,有牒文傳來。”一名文吏匆匆趕到朱叔宗身側,稟報道。
朱叔宗接過公函,拆開後看了一下。
原來是飛龍軍久經征戰,損失較大。而且邵樹德發現原本組建時,夾雜了太多陰山諸部蕃人,素質太差,這次補了不少新兵,勉強將編制完善,但他又想擴編至萬人,讓朱叔宗挑兩千會騎馬、技藝合格的新兵送過去。冬日大河上凍之後,飛龍軍以戰代練,南下襲擾洛、鄭、滑諸州。
“簡直——”朱叔宗剛想罵娘,又看到最後一行,邵樹德打算在臘月置酒招待諸將佐,讓朱叔宗把女兒也帶過去,王妃有諸般賞賜云云,便生生忍住了。
“你一會去找胡教練使,讓他挑兩千會騎馬的好手,送往安邑。”說這話時,朱叔宗微微有些臉紅。
於是他又補充了一句:“大帥要遣飛龍軍出戰,軍令如山,我等敢不從命!”
“遵命!”文吏面無表情,告退離去。
朱叔宗看了看熱火朝天的訓練場,琢磨著一會該行文安邑了,擴編續備軍,已經迫在眉睫。
方才牒文中還提到一事,河洛經略使李唐賓親自督戰,猛攻硤石堡,已經克復。
戰事之慘烈,讓人震驚。光被李唐賓親手斬殺的諸軍將校、蕃部酋豪就不下二十人。攻佔此地後,諸軍一鼓作氣,連下缺門、白超壘,進抵新安縣城下,但兵鋒已鈍,只能暫時回撤,築寨固守。
又得補充戰損了,但應該不是從續備軍這裡想辦法,而是附庸藩鎮兵馬,比如華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