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沒辦法,這是朝廷之令。
點到你了,你過去幹上幾年,考功時可視功績提升個一二等。如果不願去,那就得罪了吏部,考功時別想好過了。
殘酷的現實,沒有任何選擇的餘地。
至於為什麼是三個部落,那就不得不提到推恩令了。
本來呢,契苾讓還沒死,按理來說不用執行此令,但他比較講政治,有覺悟,早早就把部落分成三份,由三個兒子掌管——在柔州被稱為“三契苾”。
不過契苾讓也耍了點小聰明,大兒子掌管的部落佔據了契苾部一半以上的實力,另外兩個兒子只能分剩下一半人,還多是些窮困的苦哈哈。
朝廷似乎是預設了他的小動作,只要求他又撥了一部分身強體壯的牧民到另外兩個部落,此事便算了結了。
朝廷得了榜樣,契苾部佔了便宜,可謂皆大歡喜。
當然,這種小便宜也只能保得一時,到了第三代的時候,還是要給拆分,結局是不會變的。
契苾允年輕夾馬腹,快行兩步,低聲道:“夷離堇,這次來的官員中,有三人是梁震舉薦。”
“這事我早已知道,聖人也知道。”契苾讓壓低了聲音,說道:“我估摸著,待太子西巡迴來,聖人還會帶他北上草原,檢閱各部。這次諸宮奴部沒過來,聖人還有所保留,但總要見面的。”
“夷離堇所言極是。”契苾允年說道。
說完,他低聲尋思了下太子的形象。
似乎,也在草原上指揮過大軍,征服了室韋諸部,趕跑了阿保機。
這個訊息曾經在各部之間流傳過,但多限於東部草原,中部有所耳聞,更西邊就不太瞭解了。
他發現,自己竟然對太子沒什麼印象。各地流傳著的,多是無上皇帝的英武傳說,他老人家是真正把光輝灑遍了草原的每一個角落。
他這麼想,夷離堇應該也差不多吧?
不過夷離堇在中原征戰過,曾經還在飛龍軍為將,應該對太子更瞭解一些。
果然,還是要加深瞭解。
想到此處,他腦海中又冒出了個念頭:無上皇帝還能活幾年?
這個念頭是如此大逆不道,讓他下意識一個激靈,不敢多想。但內心之中,這個念頭又怎麼都消解不去,讓他惶恐之餘,渾身起了一層雞皮疙瘩。
蹄聲陣陣,馬車轔轔,契苾氏在夕陽之中離開了洛陽。
從洛陽向四面八方輻射的驛道上,類似契苾氏的部落酋豪不知凡幾。
他們從洛陽離開,也必將把洛陽發生的事情帶回各地。
帝國的傳承,就這樣井然有序地慢慢展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