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道紛擾不休的局勢已經進入尾聲。
洞蠻不敢再咋呼了,刺頭要麼做了刀下之鬼,要麼舉族前往遼東,在他們難以忍受的嚴酷氣候中苦苦煎熬。
晚唐以來的戰亂極大加速了福建的發展。
北方士民的大舉湧入讓這個地方徹底完成了漢化。以至於到了後世北宋時期,福建人在科舉考場上春風得意,演繹出了一幕幕奇蹟。
商業的大火也燒到了這片多山的地區。
隨著航海技術的日益發展,海船的反覆迭代,沿著海岸線的近海航行已經比較安全,福建人別無選擇,土裡刨食是死路一條,經商成了唯一選擇。
邵樹德曾經大力推動河北、淮海兩道海洋產業的發展,但北方人有太多選擇了。河北的大平原是福建所缺乏的,福建人註定更加飢餓,更加沒有退路,他們只能走向無窮的大海,在風波中尋找利潤——風浪越大,魚越貴。
嶺西道治下的安南在高壓統治多年後,雖然仍未完全馴服,但他們反抗的力度,已經從暴怒的壯漢,變成了撒嬌小女人的花拳繡腿。
這片對中原人有些難以適應的土地上,仍然是眾多的大家族在分潤好處,玩著豪門爭鬥的古老把戲——有些無聊。
他們以前爭奪的是土地和人口,現在爭奪的則是安南商社賞給他們的“殘羹冷炙”。
胡椒貿易讓他們大獲其利,商業上無比滿足,即便大頭讓別人賺走了。
阮、姜、黃、李、趙這些大家族,是如此得財大氣粗,以至於紛紛起屋蓋樓,生活奢靡無度。有的人,甚至一擲千金,從洛陽買來了不少波斯女奴,組建了個樂舞班子,日夜欣賞、把玩。
他們已經被資本異化了,成了金錢的奴隸。
脫離大夏,他們則再也找不到一個如此龐大的市場,來消化他們堆積如山的香料。
當香料不能變現成金碧輝煌的宅院、嫵媚多姿的女奴、香甜可口的食物乃至頂級的瓷器茶葉時,他們會無比焦慮。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不外如是。
河東這個五代動亂策源地現在乖巧得有點離譜。
聽望司的人滿河東轉悠,想抓一些“反賊”,但收穫寥寥。
邵樹德也不太喜歡這種特務統治,叮囑他們別費勁了。
河東沒被打爛,沒有徹底清洗,沒有掀個底朝天,這是事實。
太子與河東的人走得很近,這幫上車較晚的人積極投向太子,這也是事實。
但邵樹德不在乎。
就在十天前,他在洛陽南郊閱兵,歡聲如雷。
是的,禁軍已經換過一輪了,大夏開國後入伍的新兵越來越多。他們上過戰場,基本上每個人都見仗不下三次,戰鬥經驗十分豐富,戰鬥力依然首屈一指。而這些,都是在邵樹德的帶領下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