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旨。”眾人立刻應道。
同時也有些感慨,聖人可真是會——挑時候。
不過也不奇怪。
這次洪水規模真的不小,很多人的房屋被沖毀了。本來就是土坯房麼,被水泡個幾天,轟然倒塌一點不奇怪。
如果有錢重新修繕,自然沒問題。
如果沒錢呢?那怎麼辦?欠債,可不是什麼好事,無論是欠私人的債,還是官府發的債,還起來都非常吃力。如果再考慮到家當、牲畜也嚴重受損,欠下的債會更多,那麼或許永遠都還不清了。
基於這個考慮,不敢說全部,但肯定會有一部分人選擇向外遷移,到別的地方開始新生活。至少,官府給的田地多,還給兩到三年的口糧,種子、農具什麼的也會免費發放,就連耕牛,也不是不可以租,可能就是需要排隊了。
條件還是非常優厚的,只要你肯走。
官員們揣摩上意,已經有人在考慮,是不是恐嚇一下百姓,不走就不給賑災口糧……
******
在諸縣巡視一番,回到京中時,已經是九月下旬了。
邵樹德正式收到了李嗣源自疏勒發來的第二封奏疏。
“該放下了……”他拿起筆,在奏疏上批了“可”,然後便讓人發往政事堂。
與波斯結束戰爭,剩下來的開支正好用作移民開銷,這是他的設想。
戰爭的消耗是十分巨大的,不單單是糧食、物資,人力的消耗也十分巨大。
在給河西、隴右給復兩年後,邵樹德是用河南、河東等地的夫子補上空缺的——他們,並不是沒有怨言。
如果戰爭結束,這些夫子就可以回家收拾自己的小院、農田,不必在外奔波勞累,甚至面臨死亡。
移民自己長腳,每到一地,開倉放糧就行,即地方官府就地提供所謂的“遞頓”開支就行了,無需長途轉運,負擔大大減輕。
如今唯一的懸念,大概就是波斯人會信守承諾多久了。
事實上,邵樹德很好奇,那位權傾朝野的大維齊賈伊罕尼是如何說服宮廷官員、地方貴族們的?
得到所有人支援是不可能的。最大的可能,大概就是這位宰相消耗了自己的政治生命,強行壓下來了。
聽說他還將派出一個使團前來洛陽,從中原聘請一批人才,到布哈拉做客。
看到此處時,邵樹德不由地微微發笑。
這可真是現學現賣啊,我從你那裡挖人才,你也想從我這裡挖?
想到這裡,他喊來了王彥範,問道:“衍聖侯在淮海名聲如何?”
“回陛下。”王彥範說道:“衍聖侯當過漣水縣尉、泗水縣主簿,聽聞關愛百姓,熟悉民生疾苦,百姓德之,盡皆稱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