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晚唐浮生txt下載百度網盤> 第二十五章 財稅改革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五章 財稅改革 (3 / 3)

夏朝剛建立那會,一年只有百餘萬緡榷鹽錢,隨著地盤的不斷擴大,以及對逃稅行為的打擊,現在已經慢慢超過唐末,達到了六七百萬的龐大數目。

榷鹽錢之外,第二大宗則是榷茶錢。

這個稅種的歷史不長。

中唐以後,因為茶葉貿易的極大增長,這種商品漸漸變得引人注意。

唐德宗時期,首次徵收榷茶錢。當時數額不大,稅率“十分取一”(10%),彌補的也多是一些臨時性的開支,比如補充某地常平倉,給百姓平價供糧等等。

唐德宗跑路後,與間架稅一樣,榷茶錢停徵,因為這是“暴政”的象徵——茶商與地方大族、官員公卿關係密切,自然阻力較大。

但嚴峻的形勢擺在那裡。

武夫們要軍賞,平叛要軍費,不收錢怎麼辦?難道一起等死?

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官員士大夫階級不得不妥協,同意割肉徵稅。

德宗朝,榷茶錢每年四十餘萬緡。

宣宗朝,增至六十多萬。

至唐末,大概八九十萬的樣子。

夏朝每年徵收的榷茶錢,則達到了百餘萬,是榷稅的第二大來源。

這兩項之外,還有榷漆錢、榷馬錢等等,很多……

不過,前文也說了,中唐以後,便是“量出為入”這種操蛋的徵稅方式。

量出為入,意味著稅率未必固定,徵稅物件也不一定就是那幾個。缺錢的年景,以前不收稅的東西,可能就要收了。財政稍稍寬裕一些,再停徵。

比如榷酒錢,就有些年份收,大部分時候免稅。

說來也挺神奇的,收稅只有收得停不下來的。但唐代的一些稅,卻真的只是應急徵收,今年收完,下一次收可能是十幾年乃至幾十年後,收個一兩年,然後又停了,讓人難以理解。

說量出為入,就量出為入,還他媽挺遵守財政紀律,開支控制得不錯。

“罷了,明日回京,朕和他們細說。”邵樹德想了一會後,道:“與波斯人也打不了幾年了,而今四境太平,該釐清財政了。量出為入,朕不太喜歡,要改一改。”

邵樹德記不清他幾次想改革財稅制度了,但總是有用錢的地方,逼得他不太敢改。到了現在,他算是想明白了,好時機是不存在的,永遠都有用錢的時候,錢永遠都不夠用。

再等下去——沒幾年好等了。

三月十五日,回到京中的他召集政事堂、理蕃院及兩衙樞密院官員問對,令其制定一個新的財政框架出來。

不僅僅包括稅種、稅率,還有各道承擔的比例。

姑且算是大夏第一次正兒八經的財稅改革吧。

&nbsp本章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