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晚唐浮生txt下載百度網盤> 第五十二章 最後的佈置與離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十二章 最後的佈置與離開 (4 / 4)

“看完了,臣覺得可行。”嚴可求說道。

“那就開始試行。”邵樹德說道:“北庭行營的牛羊,你就別打主意了,朕有大用。但庭州,你好好屯墾,這是一處肥美之地,無需多少人,便可廣收糧豆。”

“遵旨。”嚴可求應道,但看他面色,似乎不是很有把握。

邵樹德笑而不語。天山北麓的農業潛力,無須小看。

他原本覺得新疆不能像遼東那樣廣置府兵,這兩年看下來,似乎有點刻板印象了,至少北疆是可以安置一定規模府兵的。

皺眉苦思之下,他也沒回憶起歷史上清代在北疆屯墾了多少田地——

清代初得此地時,因為殺戮過盛,幾乎沒人了。

準噶爾盆地成了地理名詞,可見一斑。

乾隆五十三年(1788),經過多年發展,濟木薩(今吉木薩爾)、呼圖壁(今呼圖壁)兩處,節年徵收糧及前捐監存貯糧,共計88萬8千餘石,每年供支,新糧敷應有餘,倉貯陳積。歷年倉貯麥豆在十年以上者六萬餘石,朝廷下令該分三年出糶,避免黴變。

到了乾隆五十六年(1791),烏魯木齊都統上奏,因為倉儲充盈,請求濟木薩綠營兵歸營操演,撤出兵屯。

清廷對此折中處理,下令屯田綠營兵逐年減少,同時招募商戶、民戶,接手兵屯撤出後的田地,開始移民。

濟木薩當年撤出兵屯地14451畝,轉歸民田。

迪化州、昌吉縣、濟木薩、呼圖壁等八處,總計已開墾及丈量出將開墾的餘地,商、民、軍屯地總計987789.3畝,接近一百萬畝!

到了道、鹹年間,烏魯木齊、巴里坤一帶已有34萬百姓,人均耕種三十畝以上的土地。

阿古柏來了後,驟減到十萬人,濟木薩幾易其手,人口所剩無幾。

即便如此,左宗棠收復新疆時,北疆依然是他的大本營,不然連個立足之地都沒有。

邵樹德不知道清朝的資料,但他兩年觀察下來,發現北疆的土地、水源是相對充沛的,似乎可以多搞點府兵。目前就清鎮一處兩千人,委實太少了。

同光元年,庭州會新置千名來自落雁軍的府兵,每兵授田百畝。

府兵之外,職業武人也會安置兩千人左右,分駐黑水守捉城(今烏蘇)、西林守捉城(今精河)兩地,作為雙河鎮軍的一部分——這是北疆第一個軍鎮,安西第五鎮。

以上這些都可以慢慢來,不用太著急。

每年安置一批,持之以恆,時間長了,總會有效果。

漢時西域能養五六十萬人,北朝時能養百萬,唐時百餘萬,每一代都在開發、都在進步,有夏一朝,總要在前人的基礎上,再做點什麼吧?他要求不高,大夏滅亡時,西域能有一百五十萬以上的人口,文化上高度夏化,就完成歷史使命了。

五月二十,邵樹德在庭州以北的草原中會見了彙集而來的諸部酋豪、丁壯,大酺一番後,第二天啟程離開,經蒲類海(巴里坤湖),過時羅漫山,於六月中下旬抵達了伊州。

夏日天熱,他沒在此多作停留,下令於伊吾軍置蒲類縣(今巴里坤縣),作為伊州所轄第四縣後,便往敦煌而去,正式踏上了歸程。

&nbsp本章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