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行為是廣泛性的,幾乎整縣、整鄉、整村地這麼做,已經有風俗的雛形了—再過幾十年、百餘年,肯定就是正兒八經的風俗了。
醃肉也是需要成本的。除了粗鹽之外,似乎還新增了一些香料,這讓趙匡明看著有些稀奇。江陵府那邊牲畜比較少,醃製時也不怎麼放香料
,因此他覺得很新鮮。
「這裡的鹽沒有胡落鹽池的青鹽好。」見趙匡明盯著,婦人也不覺得害羞,落落大方地說道:「聽聞是北邊草原池子裡撈出來的,不太好。要說最好的鹽,還得是豐州印鹽,那可是貢品哩。聖人有福氣,打小就吃印鹽。就是到了現在,聖人天天都要吃豐州白麵做的蒸餅,蘸著印鹽吃。」
「你怎知道?」趙匡明笑問道。
「四里八鄉都這麼說,那還能假?」婦人理所當然地說道。「四里八鄉都是哪裡人?」
「靈州的、宥州的、夏州的都有,不過還是綏州人最多。」趙匡明啞然失笑。
「這是香料麼?」他問道。
「胡椒,可以去去腥氣。」婦人訝異地問道:「官人不知道此物?」
「知道。」趙匡明笑道:「昔年元載大肆斂財,驕縱無比。後被唐代宗賜死,抄家之後,搜出珊瑚數十株、鍾乳五百兩、胡椒八百石。」
「元載是誰?」婦人問道:「怎麼屯了那麼多胡椒?」「唐代宗時的宰相。」
「怪不得唐亡,這元載也太不曉事了。胡椒又不貴,去坊市裡買不就是了?」婦人感嘆道。
「胡椒不貴?」趙匡明感覺自己的認知被顛覆了:「西域胡商遠道運來,貴得很。你可知胡椒產於天竺?」
「啊?」婦人張大了嘴巴,驚訝不已。
「胡椒以前是很貴,現在沒那麼貴了。」老人走了過來,說道:「官人有所不知,這些胡椒都是從密州、海州運來的。」
「杖翁有見識,連海州、密州都知道。」趙匡明哈哈一笑,問道:「莫非是大食胡商浮海運來?」
老人有些不太確定含糊地說道:「或許是吧。不過,聽我家大郎的同袍說,運到咱們這裡來的胡椒,
至少三一之數,產自安南。」
趙匡明又被狠狠地震驚了一下。
他好讀書,知道前唐之時,胡椒多從陸路,由粟特、波斯胡商的駝隊轉運而來。如果大食胡商用海船運來密州,那個量確實不是駝隊可以比的。
其實他曾經想過,如果把胡椒價格打下來,會不會有更多的人買,進而賺更多的錢呢?他仔細推演了一番,發現可能性極大。
只可惜,甚少有人這麼做。
胡椒這東西,唐初還被人當做藥材使用,價格昂貴。後來胡商發現中原需要這種東西,於是多運了一些過來,價格慢慢降低,漸漸被人當在調味料使用。時至今日,胡椒的價格已經下降很多了,只有唐初時幾分之一,但依然不是普通人可以消費得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