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晚唐浮生txt下載百度網盤> 第五十三章 背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十三章 背鍋 (3 / 4)

而一旦這裡無法守住,夏兵就要直趨瀘水關,強渡瀘水(金沙江),衝到弄棟地區。

弄棟是南詔的一個節度使轄區,大長和國因之。

南詔時代,在要害位置設六節度使。

其一為永昌節度使,治永昌城(今保山),常備軍萬人,地方上還有烏蠻別種哀牢人相助,監視西爨,管理轄區(今德宏自治州及高黎貢山以西地區)內各個亂七八糟的部落。

其二為銀生節度使,治銀生城(今景東),管理哀牢山及瀾滄江中下游至西雙版納一帶的各部落,亦稱開南節度使。

南詔攻克姚州後,將當地漢人及心向唐朝的部落盡數遷徙,主要去向就是永昌、銀生二鎮。

其三是劍川節度使,治鐵橋城(今劍川),管理其西北方的諸多部落——這是一個防備吐蕃的邊鎮。

其四為拓東節度使,治鄯闡府(今昆明),管理東爨烏蠻等數十部落。

其五為麗水節度使,治麗水城(緬甸克欽邦境內),管理今騰衝以西及緬甸北部大片的部落。南詔侵略驃人諸國,所掠之人口,便發往麗水城淘金。

麗水鎮也是防禦吐蕃的軍事重鎮,蓋因吐蕃的疆域相當廣闊,在喜馬拉雅山南麓還有大片土地和人口,時常從這個方向進攻南詔,雙方在後世緬甸境內交戰,故重兵佈防。

其六為弄棟節度使,治弄棟城(今姚安),管理後世楚雄州大部,即唐姚州舊地。因地處兩京之間,如今的弄棟早已直管。

此為南詔時代的區劃。但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到了如今,情形又有了巨大的變化。

首先,因南詔起自大理,昆明對他們而言是新徵服的區域,因此早期設節度使。但當鄯闡府成為陪都後,如今的拓東節度使早已是加銜、美官,不再實際管理軍民事務,名存實亡。

弄棟節度使與之類似。地處兩京之間,在將當地漢人盡數遷往南方邊塞之地後,又遷來了大量西爨部落,因此慢慢地也名存實亡了。出任此職的,不是宗室便是權臣。

簡而言之,南詔時代,劍川、麗水二鎮防備吐蕃,拓東、弄棟二鎮防備唐朝。

如今防備北朝的主力是新設的東川鎮,劍川節度使協防。

因吐蕃已崩,麗水鎮沒有了戰鬥任務,轉而向南侵掠驃人諸國,將勢力深入緬甸中部地區——南詔國君的“驃信”尊號便是明證。

南詔與大長和國一脈相承,實行府兵制,給軍士授田。每年冬季,兵曹行文至各地,府兵自備器械、糧米、魚乾,集中操練,並挑選精銳成軍,給予厚賞。軍紀在前期較為嚴苛,戰鬥中若背上有傷,不問情由,立刻斬首,因此戰鬥力較為強悍。

當然,與唐朝一樣,南詔的府兵制在頻繁的戰爭中也慢慢崩潰了。

募兵開始出現,但沒像唐朝那樣全面轉為僱傭兵,可能是經濟條件不允許,已逐漸退化為耕戰農兵的劣質、猴版府兵仍然佔據了相當的規模,整體戰鬥力比起閣羅鳳、異牟尋時代是有所下滑的。

鄭仁旻作為國君,當然很清楚弄棟鎮如今是個什麼情況。

那些府兵會種田,但會打仗嗎?沒這個能力知道吧。況且能打的已經被抽調走了大半,喪失在了大渡河,如果會川都督府不守,弄棟鎮也守不住。

而弄棟一丟,東、西二京就被隔斷了,十分麻煩。

“東川鎮可守?”鄭仁旻問道。

“必須守。”楊幹貞說道。

鄭仁旻卻有些不信。你他媽跑得那麼快,如今告訴我要死守東川鎮,鬼才信你!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