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過猶不及,各個渠道出身的官員平衡競爭是最合適的。
「貿易之事,臣打算擴建直沽港,以更好地溝通遼東道乃至南方。」封衡最後說道:「臣思來想去,再過數十年,遼東定然為國之重鎮,與中原之聯絡日益提升。而南方納入王化,將來也要與北都聯絡,直沽港現在堪堪夠用,但未來則不一定,擴建勢在必行。
邵樹德點了點頭。
水運是便利的,這都知道。北平作為北都,現在糧食產量頗為豐裕,但將來呢?他不確定氣候變化會造成多大的影響,但未雨綢繆總是對的。
況且有時候不僅僅是氣候所帶來的問題。
古今中外,很多首都原本都定在物產豐饒的地方,為何漸漸地糧食不夠吃了?
一是需要供應大量官員、士兵、商人、手工業者等不事生產的人群。
二是首都的商業定然會十分發達,而商業發達的地區必然會催生商品化的農業。首都附近的百姓會種植蔬菜、水果甚至花卉,供京城消費,而不是糧食。
三是權貴們會大量侵佔土地,修建馬球場,圈佔獵場等等。即便不佔地,他們也會有截留水源修建水力作坊,繼而影響農業生產等舉動。
其他零零散散的原因還有很多,總之事情是複雜的,首都附近的糧食生產一定會敗落,無論中國還是外國的歷史,都證明了這一點。
北平府的條件其實很不錯,有運河通往富饒的河北大平原甚至是河南,還可溝通海外,河運、海運都相當便利,擴建港口確實是必須。
「封卿所言,甚合朕意。」聽完之後,邵樹德起身,走到了院子裡。
封衡快步跟上。
邵樹德看著長秋院內的一草一木,默然良久。
「封卿。」他喊道。
「臣在。」
邵樹德從器械架上取下一把重劍,舞了舞后,問道:「聽聞封卿騎馬馳射,可十中三四,不知刀劍用得怎麼樣?」
「早年用過陌刀。」封衡笑道:「三十多年前的事了。」
「會用陌刀,自會用重劍。」邵樹德說道:「朕賜此劍於你,曰‘尚方斬馬劍,。北平局勢複雜,朕總有些不放心,封卿可用此劍,斬叛臣、亂臣、佞臣,先斬後奏,雷霆處置。
「臣遵旨。」封衡一臉肅容,鄭重應道。
他是北平尹、北京留守。
北平尹這個職務沒什麼,只比刺史高半格罷了,且只能管民政,不涉及軍權。但北京留守這個職務卻是軍政一把抓,權力頗重。
今有了尚方斬馬劍說話底氣更足,更可大力推行各項政策。
五月初三,邵樹德離開了北京,一路西行,經河東返回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