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了!邵樹德心中滿是成就。枯燥的工作之餘,還可以欣賞小白兔是如何一步步墮落的,放鬆心情。良久之後,他神清氣爽地起身,在宮女的服侍下沐浴更衣,然後又回到了金臺殿。
今天加班,處理黔中發來的奏疏!
雖經御醫多番診治,但高仁厚依然病重不能視事。邵樹德已令牂州刺史邵勉仁暫領勝捷軍兩萬餘人,掌控黔南大局。
高仁厚病中上疏,提到大長和國君鄭買嗣已經病亡,廟號聖祖,諡號聖明文武威德桓皇帝。其子鄭仁旻繼位,詔以明年(910)為始元元年。
鄭買嗣死,鄭仁旻繼位,這本沒什麼。但高仁厚提醒,鄭買嗣在位期間,因其篇位及殺南詔王族蒙氏862口於五華摟下,國中就多有不服。也
就九隆族後裔、西洱河蠻大姓高氏的首領高贊支援,他才能穩住局面。
而說起這個高家,也是南詔歷史悠久的實力派了。
唐懿宗鹹通年間,南詔入侵靜海軍,佔領交州。高駢集結大軍,大破南詔,收復安南失地。但這場戰爭,並不僅僅勝敗那麼簡單,事實上影響很深遠。
交趾之戰,「斬(段)酋遷、(範)脆些、(趙)諾眉上首三萬級,安南平。」
另俘南詔大將張詮、李溠龍以下萬餘人。
高駢移鎮西川時,南詔犯境,覆敗之,俘酋五十餘。
南詔國主蒙世隆因屢戰屢敗,心中氣結,疽發而死,諡號「景莊皇帝」。其子蒙隆舜繼位後,戰爭規模有所減小,最後漸漸平息。
但長達十五年的戰爭,已經令南詔疲敝不堪,百姓怨恨。
蒙世隆時期的名臣重將如段酋遷、範脆些、趙諾眉、張詮、李溠龍等死的死,降的降。在蒙隆舜時期,高駢又上疏朝廷,建議斬殺所俘之南詔名臣趙隆眉、楊奇鯧等人,朝廷許之。
於是,南詔柱國之臣幾乎一掃而空,令倖臣鄭買嗣、宦官楊登等人奪權,僅存的重臣如高贊,也與鄭買嗣合作。
但鄭買嗣終究做錯了事,殺蒙氏一族八百餘口,連襁褓小兒也不肯放過,令南詔上下有些憤怒。高仁厚認為,鄭仁旻很可能為了樹立威望,發兵攻夏,劍南、黔中、五管都將面臨戰火。
邵樹德讓人取來資料,仔細查閱,發現劍南道黎、雅之間有很多部落是受大長和國控制的。
想了想後,傳下命令:「屯駐黔中之勝捷軍左廂回返西川休整,勝捷軍右廂進駐黔中。以魏王勉仁為牂州行營招討使,以燕王明義為成都行營招討使,整肅各軍及蠻獠蕃部,即刻赴任。」
批完這條,又看了看五管戰場,進展還是比較順利的。
大長和國如果出兵,一般就是劍南、黔中、嶺南西道、靜海軍四個方向。
想了想後,又令靜海軍節度使儲慎儀派員巡視山川要隘,營寨該修繕的修繕,蕃部該安撫的安撫,丁壯該徵發的徵發。
嶺南西道,一如靜海軍故事,做好防冬工作。
當然,他也強調了,當務之急,還是儘快攻滅劉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