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滅亡後,文明大踏步倒退,這些渤海望族的姓氏又經歷了一番演變。
比如,張氏慢慢演變成了
「章佳氏」,楊氏變成了「楊佳氏」,烏氏變成了「烏扎拉氏」,李氏變成「李佳氏」等。
「右姓」之外,還有次一等的姓氏,如賀氏、裴氏、崔氏、申氏、辛氏、文氏等,多為漢人,也有高句麗人,不過現在都是渤海人了。
門閥們的態度其實很微妙,這是渤海國主大諲撰苦惱的地方。
按照他的想法就是,「朕非亡國之君」,這些門閥都他媽是「亡國之臣」,搞得他想振作一番,都困難重重。
「戰事緊急,一日數變,夏人已圍東牟山、敖東城,諸卿可有良策?」大諲撰已經把鞠杖拿到手裡了,又扔給了太監,愁眉不展地問道。
百官們你看我我看你,面面相覷。
大諲撰臉上青氣一閃,雙拳已下意識緊握。
他今年剛滿二十,正是不服輸的年紀。在他看來,朝中非得好好整頓一番,多殺幾個人,這些門閥們才會感到害怕,才能老老實實做事。
將宰相烏炤度下獄,一直是他的得意之作。不然的話,臣子們能這麼聽話?王叔大澍賢也被他軟禁了。
勾連夏人,欲效大門藝舊事,簡直喪心病狂,殺之都不為過—事實上,大諲撰已經有殺他的衝動了。
不光殺大澍賢,連烏炤度也想一併殺了。
但他還沒下定最後的決心。牽扯太大了,搞不好就要全線崩潰,眾叛親離。但那股殺意一直在胸中湧動,怎麼都壓不下去。
「陛下,臣請北狩。」見久久沒有說話,裴璆無奈,只能站了出來。「北狩······」大諲撰一拳擂在身旁的戰馬背上。
馬兒吃痛,人立而起。大諲撰看都不看,怒問道:「能去哪裡?」「東平府沃野千里,兵精糧足,可為長久之計。」裴璆說道。
「是啊,陛下。東牟、敖東兩城守軍士氣低落,未必能堅持多久。一旦失敗,賊軍可就兵臨忽汗海了。」
「夏人多路進兵,確實很難防。」
「扶余一路是主力,只要敖東城守住,就還有轉圜之機。」
「夏賊落雁軍自鄚頡府東進,雖說是偏師,但擋得住嗎?至於敖東城,我看要不了幾天就沒了。」「夏賊兵鋒甚銳,不如避一避。」
裴璆開口後,其他人也參與了進來,七嘴八舌,但很明顯都是沒啥營養的廢話。而且話裡話外,都在支援跑路,這讓大諲撰愈發難以忍受。
「夠了!」大諲撰怒吼一聲。
王后高氏緊緊抓著他的手,默默垂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