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章 定計 (2 / 3)

“我看回不去。”王彥章說道。

“你又聽到什麼了?”劉鄩一驚,追問道。

王彥章猶豫了一下。但與劉鄩並肩作戰這麼些時日,情分到底不同,還是說道:“我聽胡樞密說,聖人慾組建緣邊鎮軍,安東府便是其一。”

這個訊息其實並不算什麼秘密,但劉鄩還真不知道————他在朝中無人,奈何。

“緣邊鎮軍?後魏六鎮?天寶十節度?”劉鄂驚訝地問道。

&nbsp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彩繼續

“應該是混著來的吧。”王彥章也不是很清楚。

無論是北魏六鎮,還是天寶十節度,對王朝統治者而言,似乎都不是什麼正面例子。

六鎮起義搞得北魏元氣大傷,最後解體。

天寶十節度不說了,如今天下局勢、社會風氣,與其脫不開關係。

邊鎮軍,還敢這麼來?

“其實,新泉軍已經在改了。”王彥章儘可能提供他知道的訊息:“忠武、淮西二鎮裁撤後,總兵力逾兩萬,朝廷打算將其發往邊疆,作為鎮兵來源。”

“忠武兵早就被抽調了七七八八,能打的都在禁軍裡面。淮西鎮軍似乎也沒什麼拿得出手的戰績,顯然不怎麼行。這些蝦兵蟹將,能守邊?”劉鄩問道。

“此一時彼一時。”王彥章道:“我在汴州多年,據我觀察,故梁王全忠帳下兵士勇猛善戰,如臂使指,但他們的子孫卻沒這麼強。如果梁王日後募兵,還用這些軍士子弟,第二代梁軍肯定不如上一代的。大夏禁軍同理,現在都是虎狼之士,敢打敢拼,悍不畏死,但他們的子孫麼,如果不上陣打仗,最多三代人,我看就不成了。”

劉鄩默然。

不打仗的軍隊,升遷靠的是熬資歷、拼關係,能者無法上,庸者居高位,軍隊風氣敗壞起來,那是相當快的。另外,不直面生死,士兵無法獲得戰陣經驗,心理上也無法得到蛻變升,這樣的軍隊虛有其表罷了。

勇士,勇的可不僅僅是武藝,他神上也十分之勇,經驗更是豐富。

“緣邊鎮兵,哪怕現在是些臭魚爛蝦,在苦寒之地與人爭鬥時間長了,戰鬥力不可小覷。”王彥章說道:“昔年聖人從蜀中遷移百姓至豐、勝,數千戶總是有的吧。這些百姓的後人有從軍的,一樣很兇悍。劉將軍,天下沒有一成不變的事情。”

劉鄩被王彥章這個“渾人”教訓了,但一點不生氣,反而虛心問道:“新泉軍常年屯駐陰山,家人也在那邊,他們願意當鎮兵,這可以理解。忠武、淮西兵又怎麼可能願意去?”

“不同意,就要被遣散。”王彥章說道:“洛陽兵不少,打過去並不難。另者,淮西兵應該是聽話的。”

宗法治軍的折家軍嘛,在一眾軍閥部隊裡總是那麼與眾不同。還在江漢奮戰的威勝軍也是這麼個情況。

“況且,據胡樞密所言,鎮兵的錢糧也是不少的。”王彥章說道:“還給地,可將家人遷移過去。”

劉鄩若有所思。

不同地方的鎮軍,應該是不一樣的。陰山一帶不是什麼好地方,也未必有那麼多土地、牧場分給鎮兵,勢必要朝廷補貼一部分錢糧。

如果換到安東府呢?劉鄩不知道。

******

海對岸的蓬萊鎮,邵樹德也正在與群臣商議安東府軍隊改制的事情。

“歸德等軍久戍在外,總不是個辦法。”邵樹德說道:“一年兩年還成,三年五年可就難說了。這事,終究要解決。前次樞密院提出重設府兵之議案,將鎮兵改為府兵,你等覺得如何?”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