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夏樓,就是長夏門的城樓。
大軍出征、班師,天子有上樓為將士送行、接風的傳統。比如之前張潛率師西征涇原,聖人就御安西樓為大軍送行一一那一次,是真的送掉了。
長夏門外的空地上,已經列起了軍陣。
歸來的是突將軍左右兩廂,數萬將士披甲持槊,肅立當場。
又有各營精選出來的勇士,以及出征以來卓有戰功者共三千餘人,從旁而出,緩緩走過長夏樓下。
他們分成數股,每過一陣,列陣的軍士齊聲歡呼。
這是軍禮中有關大閱的一部分。
其實已經簡化過了。一般來說,這時還會置放強弓勁弩,供皇帝校閱勇士。又或者挑選健馬,供將士驅馳奮擊、走馬射草人。
皇帝興致來了,親自指揮披甲坐在地上的軍士,起身結陣衝殺。
而文武百官、蕃幫賓客、諸州士人都要過來觀看,評頭論足,人人參與一一即便是文官,也興致勃勃地談論著武夫們的表演。
這是從“野蠻”的春秋戰國時代繼承下來的傳統,一直延續至今。
皇帝的軍事色彩,其實非常濃厚,對皇帝文治方面的要求可以沒有那麼高,但最好有武藝,懂軍略。
都畿附近的百姓也可以過來觀看。事實上他們每次都必來,他們不但喜歡看校閱,甚至看打仗一一鄴城之戰,就屬於觀戰的吃瓜群眾被打了,引起騷亂。
軍禮在五代時期得以延續,並持續到了北宋初年。自宋太宗往後,越來越少,慢慢銷聲匿跡,中原王朝皇帝的軍事色彩變得越來越淡。偶爾出個把喜好武功的,也架不住整體越來越偏向文人皇帝。
“皇后,這些都是勇士,或技藝嫻熟,或攻城先登,或殺賊較多,或當先衝突敵軍,或生擒賊人而回,共計三千三百餘人。”邵樹德在一旁介紹道。
皇后饒有興致地看著,突然問道:“太傅怎知有三千三百餘人?”
“此事易耳,老於戰陣者都會數。 首發更新@ ”邵樹德回道。
“聽聞國朝列聖都會參加田獵及講武?”皇后問道。
“是。”邵樹德答道:“開元十三年(725),玄宗舉行田獵,騎馬馳射,一箭射中野兔。突厥使臣阿史那德吉力發下馬取回獵物,獻予天可汗。”
“太傅可會馳射?”
“若皇后想要,臣走馬射些雉雞、狐兔回來獻上,料不難也。”
皇后還要說些什麼,封彥卿咳嗽了一下。
你們這兩公母,能不能收斂點?
一個是將要亡國的皇后,一個是即將開國的篡臣,前者話語裡聽不出亡國的哀傷,後者一點亂臣賊子的狠勁都沒有,搞什麼搞?折王妃來了洛陽,怕是要將這亡國皇后當獵物一箭射死。
邵樹德臉色一正,道:“皇后,按禮制,臣該下去了。”
“卿但去。”皇后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