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默默下了城樓。如果與外界的聯絡斷絕,他是不想守了。要麼突圍,要麼……
何必給楊行密賣命呢!
******
東南風越刮越勐,長龍般的大軍迤邐而行,佇列嚴整。
徐州行營都指揮使李唐賓剛剛收到命令。
“諸位,淮軍主力西進,欲尋大王決戰。”李唐賓宣佈道。
義從軍副使錢守素、都虞候王敬蕘、龍虎軍軍使劉知俊、副使華溫琪等人面色不變。
夏王屬下多騎軍,打不過還跑不掉麼?基本是立於不敗之地。
“大王有令,行密既走,當尋機襲擾徐、泗,動搖賊人軍心。”李唐賓道:“全軍轉向,南下!”
李唐賓征戰多年,自有威望。命令一下,很快傳達至各部,很快,義從、龍虎二軍調轉行軍方向,朝清口方向開進。
李唐賓也在腦海中鋪開了戰場全域性。
淮軍主力原本屯於下邳、清口一線,這是對的。泗水是徐州的生命線,必須得到保障。而徐州又是堅城,駐有大軍,四周亦有山川環抱,是洛陽以東的中原大地上難得的有山川之險的大城。
憑藉徐州堅城消磨夏軍兵力、士氣,然後再投入以逸待勞的淮軍主力,這應該是楊行密最初的想法。如果北邊河東、河北諸鎮再發動的話,可能還會取得一場大勝,屆時局面就會豁然開朗。
楊行密的這點小心思,李唐賓自己都能看明白,他不認為用兵二十年之久的夏王看不透。
說穿了,楊行密沒信心。
對淮軍的戰鬥力沒信心,對淮南的實力沒信心。所以不敢一上去就主動邀戰,雙方十餘萬大軍陣列於野,一決勝負。
他想等夏軍的戰鬥力和士氣被嚴重削弱之後,再投入手中的精兵,那樣把握就大很多了。
方略沒有錯,李唐賓也很讚賞。但行軍打仗,本來就是鬥智鬥勇,互相壓制與反壓制,都想讓敵人處於不佳的狀態,戰鬥力變弱,而自己處於全盛狀態,維持住戰鬥力和士氣。
楊行密的意圖太明顯了,如今被夏王他老人家調動,已經露出了破綻。
不過李唐賓還是有一點沒想明白。
泗州那邊,其實並不是特別危險。楊行密不該這麼早就大舉西進,一副尋求決戰的樣子,這是何故?
從軍事角度來說,這樣做有些不太合適,李唐賓不知道他怎麼想的。
但不管他怎麼樣,李唐賓決定按照自己的節奏來。
自己擔任節度使的淄青鎮組織了十多艘海船,正準備輸送大批糧草上岸,屯於海州。
聽新羅水手說,此時風向不對,本不利於行船,好在近岸有一股向南的水流,可以慢慢漂過來。
糧草問題解決了,李唐賓沒了後顧之憂。義從、龍虎二軍再度活躍,這次本來要去攻宿遷,但接到訊息之後,他決定去打清口,這裡更致命一些。
大軍出發之後,騎軍四出,甚至渡過泗水西進,盡全力驅散敵軍遊騎,遮斷戰場。
越晚被敵軍發現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