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剛剛得到了宅邸賞賜,還不小,聽聞以前是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建昌郡王武攸寧宅。
以他的身份,本不應該得到這種宅邸的。不過與夏王談得順利,得了賞賜,這就是別人羨慕不來的了。
龍劍鎮面臨著李茂貞巨大的壓力。目前成都方面派人招降,來來回回談了幾次,談不攏。
李茂貞肯定不願意龍劍利閬茂五州不在自己掌控之中,必欲奪之而後快。即便投降李茂貞,肯定也保不住地盤。
而夏王這邊呢?與李茂貞一般無二,同樣要龍劍五州的地盤。
父親目前的態度是誰也不投,就守著自家地盤,傳給子孫後代,永世為基業。趙肅理解並贊成父親的這種想法——大兄趙業在草原上過活,以後龍劍鎮還不是他趙肅的?
不過,如果與李茂貞作戰不利,那麼就必須擇一投靠了。
其實不用選擇,肯定投夏王。
也就是說,趙氏的首要選擇是自立割據,如果割據不了,抵擋不住李茂貞,再投夏王。
夏王是個精明人,一定也看穿了他們的小心思。事實上只要是個武夫,都能猜到他們的想法。不自立割據到山窮水盡,你就投了,那不是畜生是什麼?
夏王也是個寬厚人,他沒有為難趙氏。只是囑咐他們整備兵馬、器械、錢糧,好好抵禦李茂貞。如果兵力不濟,可至河隴、靈夏募兵。
趙肅一聽就大喜。當初南下龍劍的本錢,就是在橫山募兵得來的,此時正需要這些吃苦耐勞的勁兵來援。
河隴承平多年,以河西鎮為例,竟然有數十萬口人,除了大範圍放牧以外,靠種地根本養不起,因為沒那麼多水;鄯、廓二州及左近草原,三四十萬吐蕃,窮得掉渣;關北聽聞人煙稠密,光夏州就有十萬人,已是天寶年間兩倍,灌既農田怕是都要把無定河的水用幹,夏王一定也很想消耗這些多餘的人力。
作為回報,趙肅代表龍劍鎮表示恭順,許諾夏王大軍一至,則舉鎮來投。至於到時是不是履行諾言,則要再看,反正這會大家都言談甚歡,氣氛融洽。
反觀山南西道,則沒那麼恭順了,今日也沒見到諸葛昶前來。
趙肅又默默找了一圈,確實沒見到諸葛昶,應該是談崩了。其實他也理解,換他在興元府,也不願降,除非實在沒有割據自立的希望。
“殿下,昔年武后鼓勵京兆府、同、華百姓移居洛陽,免三年租稅,以實神都戶口。殿下或可用此策,儘快讓洛陽充實起來。”杜洪說道:“如此,則明年更有一番盛景。”
“河南府的人並不少,十一萬六千餘戶、五十一萬三千餘口,已近天寶之半。”邵樹德說道:“小小尹洛盆地,養不了太多人。縱然活人百餘萬,一戶不過十餘畝薄田,又有何用?到頭來,還得靠全天下贍之。”
杜洪諾諾無言,不敢再說了。
“洛陽,急不得,慢慢來。”邵樹德說道:“況我還有軍士家人需要安置。無需鼓勵關中移民,洛陽的人口自己就會充實起來,比你我想象得都要快。十年、二十年以後,你怕是要擔憂洛陽人太多了。”
杜洪乾笑兩聲。
“不過,田舍夫不需要,富戶豪強卻是可以遷移部分過來。”邵樹德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