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四等兵皆可用,但須有側重。河中兵可列丙等偏上,王重榮時代也挺能打的,習氣馬馬虎虎,全消滅了不太合適,也會令天下武夫怨恨。”邵樹德繼續說道:“你可任河中招撫使,即刻啟程,配合盧都頭招撫降人,以五千為限,多了不要,我怕壞了軍中風氣。”
“遵命。”李杭立刻應道。
夏兵的來源,歷來非常複雜。河南人的數量即便不是最多,也與河隴、關北兵差不多。十幾年來也吞併了不少降兵,比如鄜坊、丹延、涇原等,也令各鎮送過精兵,比如當年山南西道的諸葛仲方就送過。
但也不是什麼兵都要的。
李杭想起了當年涇師之亂時,夏王欲吞併降人,於是令涇鎮降官、從事陳訥幫著挑選降兵。當時提了三個條件:非精壯者不要;技藝荒疏者不要;油滑畏戰者不要。
事實上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精壯者一眼就能看出,技藝也能試出來,至於是不是油滑畏戰,這個就只能靠熟悉這些軍隊的涇原鎮官員來幫忙了,最後也只挑了三千人。
這次攻滅淄青鎮,得降兵數萬,也只挑了一萬人至洛陽。挑剩下的,要麼是戰鬥力不行,要麼是習氣深重,基本屬於被放棄的。
這些被放棄的人單獨成軍,未來即便表現出色,能被選入禁軍的也將十分有限,非常困難。相較於梁軍降兵幾乎全盤接收,差別對待是十分明顯的,也反應了邵樹德的個人喜惡。
你又不能打,還桀驁不馴,第一印象就這樣了,未來想出頭,要付出的努力實在太大了,李杭都對他們非常同情。
彷彿是看出李杭在想什麼,邵樹德又道:“我以前也飢不擇食吞過降兵,但那時沒得選,現在軍隊員額已經十分龐大了,不能再什麼人都收。此事伱好好辦,費點心思。”
“遵命。”李杭躬身行禮道。
河中鎮,目前有確切的證據表明晉人參與了,沒那麼簡單。但怎麼說呢,慢慢來了,事情一步步處理,數萬大軍屯於河中,翻不了天。
李杭走後,邵樹德便下到天德軍中,撫慰軍士,監督操練之事。偶爾與軍官們一起踏雪打獵,增進感情。
三子、四子也參與了進來,慢慢熟悉軍中事務。
邵樹德不指望他們未來能有多出色,但至少不能是個廢物。整天待在宮中是沒什麼前途的,少年郎還是要多出去走走,因此走到哪裡都帶著,言傳身教,細心講解,時不時還會考校一番,確保他們都懂了,或者至少有個基本的概念。
當然,也不是什麼時候都帶著了。
他去廣成湯泡溫泉,享用朱全忠之妹朱氏、朱友文之妻王氏、朱友珪之妻張氏、朱全忠之妾石氏等婦人的時候,兩個孩子乖乖回去背書,並抄寫十遍,不得偷懶。
父子三人各有各的快樂,妙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