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提前準備很多東西。
器物、音樂、儀仗這些都不難,提前幾個月就能準備好,難的是你對你將要建立的國家的理解,即你將給這個國家填充什麼內容。
一開始就要填好框架,趁著你是武夫,有特權,特立獨行別人也能理解,會捏著鼻子認了,這時候多塞點私貨沒事。等到穩定下來,難度就大了。
毫無疑問,邵樹德建立的仍然是老套的君臣將相封建王朝。但自秦代以來,每一代王朝都不一樣,都有自己的特色。在整體框架下,你的王朝是什麼特色?針對前代有什麼進步?這都是值得考慮的。
正所謂小修小補也是進步,更何況經濟基礎都改變了——在農業社會,農業的改革就是全社會經濟基礎的改革。
目前有兩個情況可以確認:一、整體農業生產力水平提高了,部分地區食品產量大增,畢竟豆科牧草、作物從空氣中額外吸收了那麼多氮元素,肯定要體現到食物產量上的;二、他如果統一天下,一定是開國時人口最多的朝代——不包括篡權得天下的王朝。
那麼就面臨一個問題了,很可能第三代皇帝剛登基,人口就已經遠超天寶年間,達到六千萬以上。
王朝還沒進入所謂的盛世平臺期,還處於上升階段,人口就已經爆炸了,這既是好事也是壞事。
好在唐鄧隨、襄郢復還很空曠,荊南也很空曠,地方還很多。
平盧軍舊地更是空曠無比,隨意跑馬。
湖廣、遼東哪個地方容易開發,實在難說,各有利弊。
相對而言,遼東地靠經濟發達、技術先進的幽州,還靠海,可能更容易一些。缺點是相對寒冷,周邊還有野蠻人。
湖廣周圍環境溼熱,疫病較多,人口雖然在逐年增長之中,但攜帶先進技術、資金南下的北方移民還是不夠多。優點是農作物可以做到一年兩熟,境內各種野蠻人的戰鬥力較弱。
當然,都是成年人了,我他媽非得選一個?我選你個頭,自然是全都要。
湖廣、遼東,可以預先做些基礎性的工作,將來會是王朝人口爆炸時的洩壓閥。
“要增設一個移民署。”邵樹德說道。
或曰此時中原並沒有人多地少的矛盾,移民做甚?想想邵樹德祖上怎麼去的豐州。
趙光逢就很自然地跟上了思路,說道:“國朝三省六部制,移民署或可設在刑部之下?”
三省指的是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
中書省是發號施令的機構,“掌佐天子執大政”,政令詔書皆在此草擬。所以你經常看到詔書的抬頭寫著“門下”,對,這就是發往門下省的。門下省對詔書進行稽核、批註、封駁,然後經由皇帝裁定(一般是重要的),再發往尚書省實際執行。
尚書省下轄六部,即吏、戶、禮、刑、兵、工六部,他們是實際執行機構。
三省之上,有個叫政事堂的機構。
首先要明確,不是誰都能進政事堂的,必須要有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頭銜,才能進政事堂參知政務。
但一般而言,中書、門下二省的長官都會掛這個頭銜,皇帝再挑一、兩人,授予同平章事的頭銜,一起進入政事堂,這24人就是所謂的宰相。
政事堂,其實就是聯席會、常委會,三省的主要官員掛上同平章事的頭銜,就成了常委,成了宰相,可以進來議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