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現在想著從哪裡找一幫有文化、有點小錢、還有大把時間的人來投入算學、工學、醫學之類的領域。
勳貴子弟或許是一個很好的來源。
建國之後,定然會封大批有食封的貴族。這些貴族死後,一般只有嫡長子能襲爵,那麼次子、庶子呢?出生在那樣的家庭,即便是庶子也能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這其實是很好的學生來源,關鍵是怎麼讓他們來學這個?
其實國朝很多勳貴子弟過得並不如意。老子死後,兄長襲爵,如果和兄長一母同胞還罷了,可能處境沒那麼差,但很多庶子的日子是真難過,有時候為了混口飯吃,削尖腦袋擠進國子監,畢竟包吃住,還能學知識考學做官。
但國子監名額有限,不是人人都能進的。那麼適當擴大工學、醫學、算學的招生名額,應該可以吸納大量生活困難的大小勳貴子弟。
生源有了,還得給他們找出路。
學了沒有用,不能當官,不能賺錢,誰還會學?
得讓人們認識到用專業人士來建設更省錢、質量更好、更有逼格。但說真的,民間的專案,這些人出場費或工資太高,估計競爭不過那些字都不認識幾個、只會背經驗口訣的工匠。
難道搞個行業協會或資格證之類,人為設定門檻?還是不現實,老百姓不會管你這些。
那麼只能從政府大型工程上想辦法了。
以後各州各縣的驛道、陂池或大型建築,必須要由朝廷工部派人設計、督造,以達到質量的同時,儘可能更科學、成本更低。而工部,就用這些學生塞滿了,是他們的自留地。
邵樹德長吁一口氣。想法是很好,實際執行中肯定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唉。
設立新學科,還要給他們找工作。還不是一時的工作,得是長久之計。這工作還得有地位,收入足夠豐厚,吸引更多的優質生源前赴後繼,才有可能將這門學科發揚光大。
太他媽難了!
別整了幾十、一百年後,工部最終還是被讀四書五經的人佔據了,工學處於半廢棄狀態。
那麼,還得讓工學的人能有機會擠進權力中心,讓他們有話語權,如此才可能不被扼殺,工匠低賤的地位才能得到持久的改變。
當初誰那麼蛋疼獨尊儒術的?以至於幾百年下來,其他學說凋零,儒家一統天下。
邵樹德懊惱地坐了回去。
其實自私點,搞一個獨尊儒術的封建王朝沒什麼,可能還更穩定一些。對統治者來說,再好不過了,多省心啊。
但——罷了,我已經爽夠了,再讓子孫也爽個幾代,哪怕最後因為各種學術並起,思想活躍,導致王朝滅亡,也沒什麼。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要相信後人的智慧嘛。
******
乾寧五年五月初二,突將軍抵達了洛陽。
邵樹德將都教練使衙門陝州院送來的新兵補充進來,完善編制,全軍三萬人齊裝滿員。
隨後,之前一直耽擱的事情也做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