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章 城建 (2 / 3)

作為洛水的重要支流谷水,從西北方流入洛陽,然後在西北角分出兩條支渠,一條入宮城,供應皇宮用水,一條經上陽宮注入洛水。谷水主流繼續南下,注入洛水。

洛水從城西上陽宮之南入城,從皇城南邊東西流過,橫貫全城,河面寬約130步。

洛水在皇城右掖門南、積善坊北分成三股,從北到南分別是黃道渠、洛水主流、皇津渠,三股水在左掖門南再度匯合,向東北流,至惠訓坊附近分出漕渠。

漕渠是一個人工築壩引水工程,渠口有閘門,可關閉。漕渠向東北流至立德坊西南形成湖泊,名為新潭。然後繼續向東,經歸義、景行、時邕、毓財、積德諸坊出城,一直流到偃師縣,然後匯入洛水。

漕渠又有支流,即洩城渠。該渠從含嘉倉城流出,經城東之宣仁門、立德坊,匯入漕渠。

“很複雜的水系。”邵樹德讚歎道:“光一個宮城、皇城水系,就這麼多彎彎繞。洛陽水系之豐富,長安不能及也。”

“那就從宮城、皇城恢復起?長安有神都洛陽圖籍,取來後按圖清理、重建即可。”封渭說道。

“這些事情你看著辦就行,不急,慢慢來,眼下還是要優先戰事。”邵樹德說道:“但有一條——”

“大王請說。”

“宮城那片廢墟我去過,那裡有個九曲池,引谷水入池,應是宮城用水來源吧?”邵樹德問道。

“正是。”

“此非活水,不好。”邵樹德說道:“可開一渠,令其注入洩城渠。另者,宮城內還需要一些暗河。”

“暗河?”封渭有些不解。

“其實就是渠道,上覆石板,下流汙水。”邵樹德說道:“暗河的好處是可避免疫病。”

這就是上下水設施了。

邵樹德甚至想將那個供應宮城的水池深入改造一番。按他的想法,得有個專門機構記錄這個供水水庫及上游水源(谷水)的降雨量、蒸發量、吸收損失以及乾旱氣候下的河水流量。

這些名詞聽起來高大上,其實是這個年代就可以完成的。當然他需要大量算學人才,文盲可完不成這些工作。

邵樹德多年來不斷拔高算學地位,州縣兩級大辦算學,甚至招生名額直接翻番,長安那邊也不斷以個人意志強推明算科的錄取人數,總算將這門學科的熱度給帶起來了一點。

但他也不知道測算這些東西需要多少人,到時候看吧,這些工作肯定要完成的。

“復九曲池舊名九洲池,給我找一些算學生來。如果一時找不到,去找摩尼法師。讓他測算一下九洲池的——”說到這裡,邵樹德不知道該怎麼解釋“庫容”這個詞,只能換一種說法:“算算九洲池有多少水。嗯,或許須得專門建個衙署,從長安水部郎中那要人,再配一些算學生,給我從九洲池一路沿著谷水走,好好摸摸底。以後每年下多少雨,酷暑陽光暴曬之下損失多少水,谷水一年四季水深幾何等等,隨時記錄,整理成籍冊。”

邵樹德不知道他的這個要求,算不算是催生了大唐第一個專業的氣象水文機構。反正他現在需要這些專業人才,也願意養著他們。

封渭聽了大張著嘴巴,傻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