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氏很快便來了,她的神色有些害怕,以為是辦了什麼錯事呢。
“給你兄長寫封信。”邵樹德將他攬入懷中,輕輕撫摸著,溫和道。
白氏雖然已經侍寢過幾回,但當著親兵和盧嗣業的面,仍然羞紅了臉。
“妾不識字。”白氏的聲音有些顫抖。
“盧書記幫你寫,你口述便行。”邵樹德喊了一聲:“挑幾件兒時的趣事,和兄長拉拉家常。”
盧嗣業當然知道該怎麼寫,老秘書了,寫得絕對感情真摯,讓人讀了胸中湧現出一股親情。親情之外,自然還有一些別的東西,白氏不知,白珪肯定懂。
“第三份,調陝虢軍萬人東出,李璠親領,是為客軍。”
其他各支部隊,邵樹德沒有明確誰東出作戰,誰留守後方,但陝虢軍他明確了:出戰。
“第四份,華州王卞統軍出潼關,清查諸隘道,分兵留守。”
“第五份,任命朱亮為糧料使,兼硤石勾當寨柵使。”
前線的糧草,大多屯於陝州,尤以硤石為重。
“第六份,供軍使衙門調撥靈州糧草、器械,用漕船運輸,順流而下,先儲放至延、丹二州。渭北節度使任遇吉遣人與王重盈交涉,言需借用河中渡口若干,等其回信。”
“第七份,進奏院趙光胤,拜訪南衙北司,言需借用陝州轉運院船隻若干。”
國朝初年,太宗伐王世充,就是從潼關用船運糧至洛陽附近,這才能支援他的軍隊遠征。但朱全忠有水師,梁、晉爭霸時,這支水師在大河不上凍的時候,屢次發揮關鍵作用,以至於李存勖一直等到冬天河面結冰,汴軍水師失去作用,這才大舉南下。
這段河道航行較為兇險,還有汴軍水師的威脅,究竟能發揮多大作用,委實不好說。反正先用起來,作為後勤線的一個補充。
沒有水運,打仗太難受了。
朝廷以前從揚州運糧到河陽,鬥米費錢三十。
靈夏如果走陸路運糧南下到關中要花多少錢?
後唐年間有個例子。
邠寧節度使藥彥稠從中原帶來了三萬步卒,又匯合了關中兩萬步軍、兩千騎兵,護送安從進任定難軍節度使,攻關北,拓跋仁福糾集了五萬党項步卒、三萬騎兵,但連戰連敗,部眾潰散,最後靠死守夏州堅城熬退了後唐大軍。
熬退的主因是一斗粟從關中運到夏州,“其費數千”。運糧過橫山,其實距離不長,但成本是河南水運的一百倍以上。
從潼關陸路運糧到洛陽,這成本也能到天上去,而朱全忠可以用水路運糧、運兵。
長期相持,真不知道誰虧。
盧嗣業寫完後,邵樹德看過沒有問題,簽字用印,發往都虞候司走流程。
定遠軍使王遇也已經率八千步騎南下金商。
“戰爭季”,緊鑼密鼓地開始了,當真一年都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