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嗣源正殺得興起。
鐵撾之下,已經倒下十餘朔方騎卒,其中一人似乎還是個偏裨將校,好像叫“毗伽”?
殺到現在,他已經信心十足了。
北上這萬人,六千戰兵,四千輔兵,對面的朔方軍似乎也是這個規模,五千戰兵。
雙方的戰兵奮勇廝殺,輔兵則藏在後方臨時營地內。
朔方軍的優勢是射箭精準,河東軍的優勢則是近戰搏殺能力強。一開始可能還看不出什麼,但打了一段時間後,優勢就一點點向河東軍的方向傾斜了。
原因也很簡單,戰場太亂了!
騎兵作戰,尤其是大規模騎兵作戰,雙方都不會一把就把人全放出去。而是分批、分型別:摧堅破銳的,後續跟上廝殺的,在外遊鬥包抄的,打的時間越長,戰場越混亂。
一亂,迂迴空間就少,朔方軍的優勢就減弱了,河東軍的優勢將加強。
李嗣源帶著數百騎,橫衝直撞,左衝右突。
鐵撾一打,一人落馬,抬弓一射,一騎栽倒。
殺得痛快!再殺一會,在馬力衰減之前,定能把朔方軍的騎卒殺敗。
鐵鷂子的出現打碎了他的美夢。
當閃亮的銀甲出現在他眼簾時,李嗣源幾乎要破口大罵了。
“走!”他一夾馬腹,走避而去。
親兵扛著大旗跟了過去,後面還有大隊騎兵。
五人一小組,組與組之間左右間隔五步,前後間隔二十步。即便打到現在,他們仍然維持著戰場紀律,而不是亂打一氣。
李嗣源帶走了跑得最快的五六百人,但後面的就沒那麼幸運了。鐵鷂子如洪水一般衝過,幾乎沒人能擋住他們一擊,原本完整嚴密的陣型瞬間瓦解,騎兵集團變成了散兵遊勇,讓人慾哭無淚。
洪水繼續前衝,直朝康君立的方向而去。那面大旗最耀眼,也最有價值。
……
洪水衝過後一片狼藉的戰場上,王崇又殺了過來,他還是咽不下這口氣。
最開始那一波衝陣,三百多人幾乎死了四分之一,就連自己也差點讓鐵撾掃落馬下。
兜了一圈之後,又帶了三四百人,殺入戰陣,但李嗣源卻不見了。
他注意到了具裝甲騎衝鋒的過程,心裡有些發酸。折從允這廝又立功了,屬於力挽狂瀾那種吧。
不過現在不是感慨的時候,痛打落水狗才是真的。他一撥馬首,朝處於混亂之中的敵軍衝去。
身後是高舉著大旗的親兵,不斷有散落的騎卒彙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