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魚海軍到河源軍,全程四百九十里,中間有不少部落,如今陸陸續續在西遷、南行,試圖遠離戰場,到後方放牧。
青唐城是前線,留給男人們去與敵人廝殺。女人和小孩帶著牛羊轉移到後方放牧,此乃正道。
理論上沒錯,唐人數萬大軍屯於星宿海一帶,旌旗遮天蔽日,威勢驚人,婦孺、牲畜不轉移到後方,男人們沒法安心作戰,只是……
蔚藍的天空下,白雲朵朵,野花爛漫。
大隊騎兵手持角弓,箭雨如飛蝗而至。擋在他們前面的百餘吐蕃騎兵,只抵擋了片刻,就淹沒在了戰馬叢中。
楊儀手持馬槊,追上了一名撥馬回逃的吐蕃百戶,輕輕一捅,敵人頓時栽落馬下。
百戶一時未死,剛搖搖晃晃地站起身,迎面數騎衝來,避讓不及,直接被撞飛了出去。
五百經略軍騎卒為先鋒,帶著兩千甘州回鶻、龍家、吐谷渾、韃靼部族軍,沿著水草豐美的湟水流域,四處襲殺。
吐蕃諸部正在轉移,精壯又被抽至了青唐城以北區域,想要誘唐軍深入,一戰殲滅之。後方除了少許留守兵馬外,幾乎全是老弱——當然還有大群牛羊。
吐蕃人知道自己的弱點,因此打算把老弱轉移到伏俟城、樹墩城、靜邊鎮一帶。
伏俟城,吐谷渾都城,規模不小,經唐、吐兩國修繕後,還算有點模樣,可住不少人,在今青海湖西岸石乃亥鎮附近。
樹墩城,吐谷渾舊都,在青海湖東南岸,今察汗城附近。吐谷渾時代,在此築大城,修湖堤,如今已經破敗,但多少有點防禦作用。
靜邊鎮,在今貴德縣,貞觀中置鎮,儀鳳二年擴建城池,置積石軍,管兵七千人。該城北枕黃河,西臨大澗,形勢險要,地屬廓州。
河西北對岸有寧邊軍,哥舒翰所置,與積石軍互為犄角。
積石軍、寧邊軍一帶,東通廓州,分達河、鄯;西南至九曲,乃優良牧馬之地;西可至大非川。土地肥沃,農產豐盛,國朝時為黃河上源交通中心,募民屯墾,收成良多。城內有多福寺七級浮屠,為國朝西疆一佛教名城(高適曾有詩)。
吐蕃人大規模轉移老弱、牛羊,當然會產生大量的混亂。而且由於處於行軍狀態,被逮到了很難辦,基本就是個死。
楊儀縱兵衝入了一個正在轉移的部落中,大肆砍殺。
河西來的部族軍尤為兇殘,見到男丁就是一刀下去,女人、小孩則圍起來,同時還派人去收攏牛羊馬匹。
對草原人而言,女人、小孩、牲畜都是財產,成年男丁則是競爭對手。因此,如果上官不約束的話,那可真是高過車輪的皆可殺,然後將女人搶回家享用,給自己生孩子,小孩則養著,充當奴隸。
這就是赤裸裸的叢林法則,弱肉強食。如今的中原也有點這個味道了,每逢亂世,大頭兵們都喜歡將敵人男丁殺死,然後將其妻女搶回家。別說什麼貞潔烈女,女人在這個年代,無論草原還是中原,比物品強不了多少,一個女人丈夫被殺後,轉幾道手,替不同的男人生孩子比比皆是。
大唐的風氣,與禮教大興的南宋、明、清大不一樣,嚴格說起來,有點“胡”,北朝遺風,屬實尋常。
廝殺一圈後,眼看著吐蕃人的抵抗已經完全崩潰,楊儀遣人約束部伍,不許再大行殺戮。
女人、小孩,當然不是這些部族軍的戰利品。牲畜倒是可以分他們一些,以提高積極性。今後若河湟之地再有叛亂,召集河西各部南下時,也更容易一些。
同理,如果邵樹德真正統治了河湟之地,河西諸州有叛亂時,也可以調集河湟吐蕃、羌人北上,劫掠回鶻、党項、龍家、吐谷渾等部族。
若是河西、河湟一起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