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州朱景有五千兵,以壽州的人力物力,養著輕輕鬆鬆,甚至還略有盈餘,可上供給節度使。
申州陳素還剩三千兵,以申州數易其手的情況,只能勉強養著了。或許等流散在外的百姓回來後,情況會有所好轉。
折嗣倫暫時能動用的,也就光、安二州的人力物力。他幾乎把鳳翔鎮的精銳搜刮一空,總計將帶來五千步卒、一千騎卒,邵樹德又將崔洪部四千餘人留給他,應該可以養活。
等到明年,休養生息之後,後年可以嘗試多養個幾千兵。
但別忘了,還有時瓚部一萬人,養他們的錢糧,淮西鎮硬湊一些,杜洪再咬牙供給一點,關中再花大代價轉運一些,勉強供著吧。
“大王給的方略是守麼?”折嗣倫問道。
“我已許諾減稅,總不能食言自肥。今明兩年,以守為主,間或北上,搶掠些糧草財貨養軍,配合河洛、河陽的攻勢。重擔,還不用你們來擔。”邵樹德說道:“畢竟,淮西鎮還得分出部分精力來,盯著楊行密。”
“既如此,我明白了。”折嗣倫說道。
“俘獲的淮兵、梁兵萬餘人我帶走,崔洪部四千餘人留給你,武瑜的安州兵,你可擇精壯補入軍中,餘眾可罷遣。前陣子外舅從鳳翔抽了些兵,又到關北募兵數千,你看著協調吧。”邵樹德又道:“淮西鎮,朝廷賜軍號‘淮寧’,從今往後,你便是淮南西道節度觀察處置等使、淮寧軍節度使。”
鳳翔一府四州,本有兵兩萬。昔年折宗本南下,帶走了七千步騎,前陣子欲建威勝軍右廂,又從鳳翔調兵,還到麟、銀、勝等州募兵。這次折嗣倫又帶來六千步騎,作為組建淮寧軍的基幹,鳳翔鎮其實就剩四千兵了,以至於連南下蜀中的兵力都湊不出來。
邵樹德已經上表朝廷,罷鳳翔府為岐州,岐、隴、興、鳳、洋五州併入朔方鎮。折家,這是徹徹底底地把家底都搬到淮西一帶了。
鳳翔鎮剩下的幾千兵,邵樹德打算抽其精幹,補充戰損的天雄、義從二軍(缺額將近兩千),餘眾兩千人,老弱罷遣,剩下的併入州軍。
而在淮西這片,折宗本的威勝軍有眾兩萬,他打算擴編至兩萬五千人,分左右兩廂。
再支援兒子折嗣倫兩千精兵,如此,淮寧軍在吞併安州軍後,將有兩萬二千人左右,其中掌握在折嗣倫手裡的一萬四千步騎是核心,作為衙軍。陳素、朱景手裡的八千眾屬於外鎮軍,防守申、壽二州。
財政方面,肯定是很緊張的,這一點毫無疑問。
京兆府、奉天鎮,今明兩年都要動員大批夫子,不計成本給唐鄧隨、淮西七州輸血,幫助他們渡過最困難的兩年時間。
為了處理這些棘手的歷史遺留問題,又不想傷了親戚和氣,邵樹德也是絞盡腦汁。
折家如今已然是邵樹德建立的這個關西武人集團中的最大號山頭,擁兵數萬,關鍵內部還鐵板一塊,唐、鄧二州地方職務大量被武人侵佔,而這些武人又是折家軍的,軍民一體,大權在握。如果給他們幾十年時間,焉知不是又一個河北三鎮?
折家之下,野利、沒藏這些部族大豪也是山頭,同樣有地盤,有兵。而且他們的體制,兵民不分,一家拉出個兩三萬人都不成問題,真實戰鬥力可能比諸葛仲方的山南西道、趙儉的龍劍鎮、王瑤的河中鎮、李璠的陝虢鎮都要強大。
為了這些羌胡酋豪,邵樹德做出了巨大的犧牲。王府中來自橫山二部、地斤澤嵬才氏、陰山五部、河隴諸部(白氏、羅氏、楊氏、梁氏)等部落的侍女可不少。
嫡長子邵承節,除了定下朱氏為正妻外,邵樹德又給他定下了野利氏、沒藏氏嫡脈女子為妾。可憐孩子才十一歲,老父就為他“拉皮條”了,為了江山永固,可真是操碎了心。
“淮寧軍定不負大王所託。”折嗣倫說道:“有我帶來的六千壯士,再將蔡人、安人好好操練一番,不出半年,便能捏合成型,一年可上陣,兩年可北伐蔡、潁諸州。”
“哈哈!”邵樹德狀似暢快地大笑,道:“有小郎在,淮南無憂矣。”
分封制,固然隱患極大,但確實能極大激發人的積極性和戰鬥力,比直接統治效率高多了。至於這顆雷什麼時候爆,會不會爆,就看你處理得如何了。
乾寧二年五月二十三日,邵樹德離開了義陽縣。
折嗣倫效率很高,已經分派數千人北上,接替駐守白狗、新息二城的義從軍。同時牒請邵樹德分時瓚部五千人北上,至烏龍鎮城戍守,邵樹德許之。
從申州入隨州,再至襄州,一路上走得很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