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將在!”李璘提著一把重劍,大聲應道。
“帶你部,持大劍斫陣,將他們砍了!”臧都保令道。
“遵命!”李璘回到陣前,五百人已經披甲完畢,人手一把長劍。
“斫陣!”李璘當先而出,甲葉鏗鏘做響。
“殺!”五百人齊齊跨步而出,長劍森森,殺氣凜凜。
徐溫手下二百騎,皆黑雲精銳,曾經多次出入戰場,踏破敵陣。但看著前方遠遠壓過來的五百大劍士,他也有些猶疑。
國朝軍士,對重劍/大劍長劍、陌刀之類的雙手砍殺武器,其實是很偏愛的。
楊行密有黑雲長劍都,朱全忠有左右長劍軍,邵樹德雖未組建專門的雙手重劍部隊,但步軍各營裡的相關器械配置並不少,因為這種兵器真的很受武人喜愛。
完全放棄防守,雙手揮舞重劍,以命搏命,主要作用是“斫陣”
另外,對方有騎兵部隊衝來,長劍軍也會主動迎上去,步行前進,劈砍騎兵。
艱難以後,這種戰術越來越流行。討昭義劉稹時,武宗就專門給河陽軍賜陌刀兩千五百口,用於戰陣廝殺長劍軍對付騎兵,不是靠嚴密陣型。事實上你與騎兵對沖,也根本維持不住陣型,肯定會被衝入陣內。關鍵在於衝入後,還要繼續小組戰鬥,將減速的騎兵一一砍殺。
故這種成建制的長劍軍一般都不能小視,他們一定是精銳,衝入了大陣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他們多半不會崩潰,還會繼續戰鬥。
五百長劍手如山般壓了過來徐溫猶豫再三,下令撤退。
“將軍?”有軍校不解,道:“不如繞至側翼,直衝而入。”
“你衝得垮長劍都嗎?”徐溫問道。
軍校遲疑了一下,沒回答。
黑雲長劍都,最初其實是由黑雲都和長劍都合併而成的,對外正式名稱就是“黑雲都”,因為他們都穿黑色衣甲,舉黑旗,但還是有很多人習慣稱“黑雲長劍都”,這是由成軍歷史造成的。
“夏賊有數千眾,那邊、那邊,還有那邊,都有人整隊,隨時可以壓過來。”徐溫馬鞭連指幾處,
道:“夏軍看樣子還是挺能打的。這五千步卒,不比黑雲都差。這次出擊,吳王還是大意了。邵樹德用兵十餘年,連連征戰,大殺四方,北軍銳士,確實有幾分火候。”
“先撤吧,待匯合朱使君主力,再做計較。”徐溫一甩馬鞭,撤了。
兩百騎不甘心地跟在他身後,一溜煙地離開了戰場,消失在了南方的驛道盡頭。
“進城!”臧都保冷哼一聲,下令道。
為了趕路,糧草還落在後面,他們必須在安豐縣休整一下了,正好將附近好好偵察一番淮賊膽子好大,欺我無人麼?
******
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