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晚唐浮生txt> 第六十八章 銅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八章 銅 (2 / 4)

與江南一樣,江西的水運條件實在太好了,好的讓人眼紅。

邵樹德手一伸,一份地圖就被送了過來,他的目光在上面的山川水澤、城邑鄉鎮間轉來轉去,始終無法與後世的江西對上。

無他,沼澤、湖泊、河流太多了,森林也太多了,城鎮則太少了。

他突然想到,初唐年間造河陽三城浮橋,就是在江西洪州(今南昌)造船。因為南昌附近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參天巨木極多,品質也上佳。

但現在麼,洪州已是遠近聞名的魚米之鄉,轄下七縣在前唐天寶年間有三四十萬人,所產糧食有力支援了有唐一代三百年對江西及鄰近的湖南等地的開發。

洪州已經提供不了河陽三城浮橋所需的優質木材了。

前幾年浮橋更換船隻,就是在虔州伐木造船。但現在虔州也在大開發,採礦業十分興盛,木材消耗量很大,再加上移民數量的增多,很多森林遭到砍伐,化為良田,再這麼搞下去,虔州也夠嗆。

所謂開發,不就是人向大自然要地麼,說穿了就是那麼回事。

“彭澤銅市,比起浮樑茶市如何?”邵樹德問道。

“有所不如。”榷銅使老老實實答道。

“銅主要用在何處?”

“一半以上拿去做銅器了。大到佛像,小到銅鏡,無所不有。”

說完,有宮人進獻了幾件銅器。

邵樹德拿起一個看了看。

這是一面瑞獸葡萄鏡。上有纏枝葡萄花紋,八隻高浮雕瑞獸成雙戲鬥,神態各異,栩栩如生。鏡面本身十分光潔,照出的人影十分清晰。

旁邊還有幾個鏡子,風格不同,比如有佛教寶相花主題的,有仙鶴主題的。

“都是礦監所產?”

“正是。”榷銅使小心翼翼地回道。

與金銀一樣,銅既是貨幣原材料,也是商品。朝廷並不強制所有銅都拿來鑄幣,歷朝歷代都沒這規矩。事實上,直到後世18世紀,英國一度貨幣匱乏,但仍有接近三成的貴金屬用於其他用途,古代就更不可能了。

以大夏朝來說,他們甚至就連收走的25%榷稅(以銅塊折抵),也不可能全部拿去鑄錢。因為鑄銅錢不一定賺錢,有時候就是虧的,在銅錢上收鑄幣稅老實說是有點難度的,除非你鑄造那種扔地上一摔兩半的劣錢。

但剩下的75%,也不一定就全部做銅器了。

朝廷有時候會拿出一部分糧食、布帛採買銅礦,就地鑄錢運走。這種情況一般多發於銅坑所在地,也是一種消耗不便長途運輸的實物稅的辦法。

總之,實際情況比較複雜。與其鑄銅錢,不如做成銅器出售,因為收益更高。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