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頭另外一處,十幾輛馬車依次停在村口。
前方有一大片工棚,機杼聲轟鳴不絕。
錢錄事定定地站在高處,仔細欣賞。
田野無邊無際,一直延伸到看不見的遠方。
田野之中,人頭攢動,又到一年一度的亞麻種植季了。農人們早早就備好了種子,在田野中忙活著。
亞麻是一種好東西。
錢錄事有親戚在營州當官,書信往來之間,他就知道當年契丹人曾在營州廣種亞麻,用來織布。
當然,亞麻還有別的用處,比如做帆布。
眼前這個小村,其實是平海軍帆布的重要來源之一。村民們幾乎放棄了糧食作物的種植,一門心思種亞麻、織帆布,賣給平海軍以及帆布行。
正如帛練行等壟斷絹帛買賣的行會一樣,帆布行幾乎壟斷了赤山浦這個大港的全部帆布買賣。但凡用軟帆的船隻,都得來他們這裡採購——有的直接買,有的透過造船、修船工坊買。
只有平海軍等龐然大物可以破開這個規矩,直接到原產地採購。
“錢錄事。”一鬍子花白的老人從工棚內走了出來,作揖行禮。
錢錄事回禮,隨後說道:“帆布做好了麼?”
“已經完工,請來這邊查驗。”老人一伸手,當先引路。
錢錄事點了點頭,跟著老人來到工棚後方的倉庫。
貨架上堆滿了棕色的亞麻布,一摞又一摞,看著頗為壯觀。
錢錄事伸手摸了摸,有些粗糙。
但亞麻布就這麼回事,做帆布麼,難不成你想用絲綢?用得起嗎?
“老規矩還是五百匹。”錢錄事說道:“裝車上,快一點。”
“出海遇上惡風了?”老人問道。
他是知道平海軍回港之事的。
出海一趟,如果遇到惡劣天氣,帆布是有可能大量損壞的。
說白了,這就是個消耗品。正常人穿衣服還會破呢,你能指望整日被海風勁吹的帆布不損壞?而他們,做的就是這個生意。
其實,在三十年前,赤山浦壓根沒什麼帆布行。
在那個年月,出海的船隻就少,少到連現在的零頭都不如。另外一點,那會的船隻小,且喜歡使用硬帆,根本沒有亞麻帆布的市場。
但聖人大力推廣軟帆,隨著出海船隻越來越多,對帆布這種消耗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漸漸地,這成了一門大生意,足夠養活一個規模龐大的帆布行了。
“沒有。”錢錄事說道:“是有些帆面需要修補,營中帆布庫存不足了,特來採買一批。”
“原來如此。”老者點了點頭,道:“帆布很快備好,錄事稍安勿躁。”
錢錄事點了點頭,與老者坐了下來,一起閒聊。
“新羅國勢怕是不成了吧?”老人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