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晚唐浮生txt> 第二章 紅利之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章 紅利之二 (2 / 3)

「圓」這個東西趙匡明還是知道的,但他不知道其價值,於是問道:「折錢多少?」「一圓重十八銖,銀九銅一,一圓抵錢一緡半。」姚洎說道。

「近聞西域商徒多攜銀碗、銀瓶來中原買貨,有些地方銀子沒那麼值錢了,這個銀元還能那麼值錢麼?」趙匡明又問道。

姚洎也是半瓶水,呆了半晌,只能說道:「衙內,「圓」和銀子是不一樣的。十八銖銀、銅和一枚銀元,不是一回事。」

「怎麼不是一回事了?」趙匡明追問道。

「白銀沒鑄成銀元之前就是白銀,鑄成銀元之後,就不是白銀了

,而是······錢。」姚洎想了半天,還是不得其解,只能囫圇說道:「反正現在很多商徒賣貨,直接說值多少圓,而不是值多少緡錢、多少匹絹。」

趙匡明若有所悟。

「原來到這個地步了。」他有些感慨,喃喃自語道。

「是。」姚洎繼續說道:「五月,江陵府大豪估劉仲業販茶北上,於洛陽南市賣給了關北豪商趙成,作價七千九百圓。這個價格,他們事前就商量好了,可見這些大商家,即便不在坊市內,平日裡也以銀元計價了。衙內若去翻看賬本,保管有一本是用銀元計價的,太方便了。」

趙匡明聞言更是感慨。

其實,市面上壓根就沒出現幾枚銀元。可能大商徒家裡會收藏個幾十枚、幾百枚的樣子,但真的極少見到銀元流通。可就是這麼一個堪稱是「假想」存在的錢,已經漸漸風行大江南北,以至於做大買賣的都喜歡用這種東西來記賬、交易。

坊市銀元票,可以拿來送禮。送禮的人敢送,收禮的人敢收,都認可其價值,已經很說明問題了。邵樹德花了二十餘年時間,讓天下人接受了這麼一個概念,獲利甚巨。

「若無此物,天下形勢不可能轉變得這麼快。銀元可抵十萬大軍,可謂居功至偉。」趙匡明嘆道:「以小見大,兄長讓我入朝,看樣子也是死心了。」

姚洎也嘆息一聲,拿起酒壺給趙匡明斟酒,問道:「衙內已想好了麼?」

一聽這話,趙匡明樂了,道:「若沒想好我北上作甚?看夏地的繁華風物麼?」「其實襄陽也是這兩三年才起來的,以前不怎麼樣。」姚洎說道。

趙匡明更樂了,道:「我家父兄三人經營襄陽,這邊是個什麼模樣,我能不知道。」「喝糊塗了。」姚洎也大笑道。

「當年的襄州七縣,大人百般蒐羅,強行遷移,最後也湊不足二十萬人。唐鄧隨郢復等州,更是民生凋敝,人煙稀少。」趙匡明道:「也就均、房二州,地處偏僻,戶口尚全。而今襄陽多少人?」

「三四十萬總是有的。」姚洎說道:「不過卻操著外地口音,關中人、河北人、吐蕃人、党項人,甚至還有新來的契丹人。」

「哪裡人不打緊。」趙匡明說道:「關鍵是襄州有生氣了,一副太平盛世的模樣。百姓能生活,朝廷能課稅,武夫有錢領,這比什麼都重要。今歲又破契丹,敗渤海,很多人最後的希望也破滅了,那還說什麼?」

姚洎輕輕頷首。

聖人御駕親征契丹之時,河南、河北、山南等地曾有流言,認為禁軍深入不毛之地,數百里轉運糧草,所費極多。而契丹全民皆兵,又輕捷迅速,採取誘敵深入之計後,很容易讓大夏武夫軍饋不繼,全軍覆滅。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