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剝削底層,這個底層可以是本國人民,但換一種思路,將本國人民整體視為高層,將外國人民視為底層,這種模式也是可以實現的。
說白了就是殖民掠奪,無論是肉體殖民還是經濟殖民。如今他是兩種方式並舉。
就後一種而言,即掠奪外國資源,收買本國百姓,提供廉價的肉魚就是收買方式之一。
收買百姓,可以極大緩和矛盾。如果操作得好的話,甚至可以創造對立,向外輸出矛盾。對統治者而言,豈不美哉?—這個國家的人居然不讓我掠奪,你們生活水平的下降全怪他們,***他們!
這就是邵樹德說的政治賬。
是的,他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帝國主義者,但貌似還不太合格。
如果是一個合格的帝國主義者的話,那就應該只掠奪,不建設,僅有的建設也是為了更好地掠奪服務。
但他終究是相對溫和的帝國主義者,還想著同化土人,將其變成本國人民,這在未來肯定會增加負擔—掠奪完畢後,留下一地爛攤子,提起褲子走人,不增加任何負擔才是最高效的手段啊,雖然可能會有反噬。
「直沽也建船坊了,今年還不行,明年可以造個幾艘海鮫船出來。」邵樹德說道:「另者,現在的船有什麼缺點,你們用了這麼久,應該有點數了,想辦法改進啊,別將就。」
「陛下,臣覺得多造船之餘,還可造大船。」馬萬鵬說道:「然缺乏龍骨。臣在遼東看到了很多通體高、直的大木,或可用來作為龍骨造大船。」
「穆州的船坊也建起來了。大木運到中原不易,可在當地造。」邵樹德說道。終於說到點建設性的東西了,他很高興。
造大船,當然需要更大的龍骨。而大龍骨有兩種思路。
歷史上英國人喜歡用拼接龍骨的技術,即把小號的木料拼接在一起,做成大號龍骨。
但西班牙人不喜歡這種認為不夠堅固,在狂風大浪之中容易被折騰散架。恰好他們的熱帶殖民地十分廣闊,於是派出大量人員深入密林,每發現一棵高大通直的熱帶巨木便如獲至寶,將其砍伐後運到造船廠,加工成船用龍骨。
邵樹德覺得,以如今的技術水平,拼接龍骨的質量多半不行,且容易腐蝕,還是選取一整根的天然巨木更合適。
「臣遵旨。」馬萬鵬還是比較純粹的人,比起官員的身份,他更像一個工匠,對造船有著相當痴迷。說完這個,邵樹德讓官員們繼續討論,自己一邊聽,一邊翻看賬本。
三萬多張皮裡面,摻雜了大量低價值的皮革,比如黑豬皮。
靺鞨人知道豬皮也能換穀物、烈酒之後,養豬的勁頭更高了。這玩意還得繼續採購,不能因為它價值低就不買,怎麼著也能做衣服乃至皮甲,甚至應用到生產中—這些都是消耗品。
渤海其實是有兩個銅礦的,三千二百斤銅就取自彼處。
但其實也沒多少錢。一緡八百錢,重六斤四兩,鑄幣過程中的損耗與摻雜其中的賤金屬互相抵消,也就五百緡錢罷了。
山野貨、藥材的價值波動也很大。說白了,小農封建社會,需求相對穩固,你一下子供應太多,會讓價格嚴重變形。
東珠之類的其實也差不多。
總體而言,扣除各種運營支出、固定資產折舊、人員開銷等成本,內務府去年也就在遼東掙了兩萬多緡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