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日,採珠人至,以堅木長杆拄入水中。其人緣杆而下,如能先將城中之大
蛤蚌獲住,群蛤皆伏不敢動,可以盡數獲得。至岸,將蛤蚌剖開,由殼中取珠。」
「北珠多在深淵,水冷而急,非沒入水中不能取,且千百中,乃一得。」
說到這裡,折芳靄嘆道:「百姓採珠不易,上了年紀後往往落一身病。內務府購珠售賣,補貼朝廷開銷便罷了。宮中服玩本就不少,若實在愛此珠,可找我來要,萬勿私下求購。傳揚出去,有損天家名聲。」
「是。」眾人聽了,紛紛答應。
皇后非常注重維護天家形象,而且這種事天然佔據道德制高點,眾女不可能在這方面違拗她。折芳靄喝完茶後,繼續裁剪、縫製裘衣,到酉時方止。
鯨油蠟燭點了起來,長秋院內亮堂堂的。皇后又聽宮官彙報了一些事情。
摩尼法師薨了,死前乞葬甘州。折芳靄聽後,令鴻臚寺賜兇器、車馬,司儀署派員護送靈柩前往甘州落葬。
又,巴國公高仁厚在黔中染病。折芳靄遣太醫署醫官攜藥,火速南下診治。
餘杭郡王錢鏐上奏,有平海軍將士數人搭乘日本船隻歸國,自言曾護送惠空法師赴日,在日本近海沉船,船上之人包括惠空法師在內,大部罹難。
折芳靄令宮中派人至五臺山,慰問惠空法師弟子,另督促樞密院儘快撫卹罹難將士。
最後一條是有關趙王上疏的,原件已發往龍泉府聖人行在,中書省轉抄監國皇后,言于闐使團滯留敦煌,何去何從,尚需定奪。
「鴻臚寺典客署丞即刻前往敦煌迎接,令至北平府。」折芳靄吩咐完後,看著空蕩蕩的房間,幽幽一嘆。
正月十五,她還將宴請諸命婦,賞賜一些鯨油蠟燭、北珠、貂鼠皮下去,密切君臣關係。一堆事情,卻提不起勁。
*****
「魚價跌入塵埃矣。」望京館內,呂兗一邊感嘆,一邊歡快地吃著鹹魚。很多人說,必須到遼東海邊,當場取得鮮魚,做成魚膾,吃著才最為鮮美。呂兗深以為然。
他很喜歡吃魚膾,不過聖人不提倡,說唐夏兩朝的魚膾,多為淡水魚,生吃很容易得病。不過若是冷水海魚他並不反對,認為會安全許多。
呂兗懷疑聖人在騙人,為了推廣他的鹹魚。
現在有點身份地位的人都看出來了,聖人在推廣海魚、海菜、海貿乃至海運等一切與海有關的事物,因為他做得太急、太明顯了。
十月底的時候,登州赤山浦傳來訊息,有一夥人僥天之倖,在海上捕得一頭巨鯨,粗粗處理之後,將鯨拖回了港口。
可惜的是,因為準備不足,他們只割取了鯨脂、鯨皮和少部分鯨肉,待鯨屍被拖回碼頭的時候,基本只剩骨架了。
不過骨架也是有極大價值的,依然可以換錢。
不出意外,捕鯨而回的水手們又獲得了鉅額賞賜:船老大得賜錢五百緡、絹五百匹、毛布五百匹,授九品勳官,一應物事,內務府估價採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