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他沒有證據,只能試探性說道:「七年前,唐帝知天祿有移,神器有適,故遜位而禪。如今是大夏朝建極八年臘月二十三,法師真不知?」
慧照法師顯然十分吃驚,轉頭對幾個僧眾道:「法滅之事應驗矣。」僧眾臉現悲容,齊宣佛號。
所謂「法滅之事」,其實是于闐國中口口相傳的故事。大意是佛涅槃(公元前543年)後1500年,各地出現無正信之人。于闐王不信正法,于闐比丘亦不守戒法,行在家人之事。于闐比丘的生活資具被大臣強佔,生計無出,遂前往佛法初被之地吐蕃。
當時吐蕃國王是一菩薩,娶漢公主為正妃,漢公主迎請眾僧至吐蕃,供養之。安西、疏勒、吐火羅等地的比丘因受無正信之人的傷害,聞吐蕃興佛,皆往之。隨後又有魔眾作亂,公主生天花而死等等······
總之,講的就是法滅的故事,流傳多年,眾人深信不疑。
至於為何與唐朝有關,那就不得不提唐武宗時的「法滅」了,于闐僧眾聽聞,皆言唐朝將出現魔眾,唐國將亡。
這個故事吧,神神道道,應該源於于闐等西域邦國的世俗權貴與僧人階級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編出來嚇唬人的,可沒想到對了一半······
索衍不知道和尚們在搞什麼鬼,於是問道:「而今大夏聖天子在位,國中清明,政通人和,法師可要前往洛陽?」
話至此商隊也不裝了,只見慧照法師遣人取出玉帶等物事,道:「正要前往中原,獻給大國天子。」索衍縹了眼,問道:「沒有國書?」
「沒有國書。」二人相對沉默。
索衍嘆了口氣,道:「先隨我至敦煌暫住吧。」
******
邵嗣武來到沙州有段日子了,甚是想念妻兒。
不過在歸義軍舊地也沒什麼不好的,妻族的影響力固然被削弱了,但又不是一點沒有,還是給他提供了不少助力,以至於他都有點喜歡沙、瓜二州了。
他現在的職位是沙州行營招討使。「招討」的物件是高昌回鶻,但說實話更多是防禦。
高昌回鶻還是十分囂張的。當年被捅了一下回鶻王庭,幾年的努力毀於一旦,不過聽聞他們在夏軍退走後,又派人東進,重新恢復了對王庭的控制,附庸西遷過去的韃靼部落。
韃靼三十姓西遷的腳步從來沒有停止過。尤其在契丹潰滅之後,速度陡然加快。根據磧北線報,今年一年西遷了數萬人之多,為了爭奪草場,人腦子差點打出狗腦子,同時還有了許多南下寇邊的行為。
之所以沒驚動關北諸州,屬實是鸊鵜泉莊浪氏、可敦城渾氏、諾真水哥舒氏比較賣力,這三個部族名義上是大夏羈縻部落,實際上充當了邊防軍的角色,為朝廷省了不少錢—二十多年累積下來,節省的開支真的不是什麼小數目,這或許便是聖人嫁公主的重要原因。
最近一年,河西党項也有點不安分了。邵嗣武、韓遜二人花費了很多精力在這方面,以至於快到年關了,邵嗣武依然在查閱檔籍,研究河西各部落的實際情況,直到索衍進來向他稟報于闐使團的事情。
「沒有國書······」聽到這事,他也有些遲疑。
事實上他傾向於相信索衍的判斷,于闐國應該知道了中原鼎革之事。八年了,訊息傳得再慢,也不可能一點風聲都沒。
「我記得敦煌一些寺廟內,有于闐售賣過來的氈毯、香藥?」邵嗣武問道。「殿下好記性,確實有,前年還買過。」索衍答道。
邵嗣武更加肯定了,道:「于闐這是耍小性子啊?他們國主這麼心向前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