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領兩匹絹、一罐茶。」邵樹德說道。
「謝大汗。」眾人早就知道會有賞賜,此時聽聞,依然十分興奮。「朕見了你們,也很欣喜。」邵樹德笑道:「這裡總共—」
「大汗,有四百零三人。」拓跋金低聲道。
「嗯,四百零三人,盡數編入宮廷宿衛。」邵樹
德說道。頭人們又翻譯了一遍,人皆大喜,再度拜謝。
宮廷宿衛的來源之一,便是草原奴部。這次把去諸、王合帶過來的部分勇士也編了進來,說起來他們也是沾了光了。
前唐之時,宮廷宿衛的組成主要是上番值役的府兵、投降的胡人、外邦質子及學生,其中大部分人都會定期輪換,而不是長期固定值守。
夏朝也是一樣。宮廷宿衛就是份工作,幹個幾年就會調走,換新一批人過來。這樣做利弊皆有,但長期看來,利大於弊,至少從北朝以來,效果一直不錯,至少比使用固定的人要安全許多。
草原奴部的人當然要輪換。換下來的人,有的可能會進入軍隊系統,成為禁軍和州兵的一員,從此吃上皇糧;有的軍官甚至能撈到官做,這就是飛黃騰達了。即便是被打發回部落的人,也能得一筆豐厚的遣散費,也相當不錯了。因此,聽到自己能當宮廷宿衛,當然十分興奮了。
「開過年來—」揮手讓勇士們都退下去後,邵樹德又看著拓跋金,道:「洪源、榆林、沃陽、仙遊四宮徵調兩萬人至幽州,你部也不例外。朕要好好操練一番兒郎們。侍衛親軍,也好久沒集結打仗了,不見見血,朕如何能放心。」
「陛下英明。」拓跋金說道。
他知道,操練是一回事,但籠絡自家部落的將士,才是無上可汗點兵的主要原因。
侍衛親軍的歷史很悠久了,與李克用打過,與朱全忠打過,但從此之後,上戰場的次數就極少了。除了仙遊宮部經常與契丹人交戰外,其餘三宮部屬委實有些安逸,與可汗也有好長一段時間沒見面了。此番徵召,正當其時。
「燕山以北,可有哪些地方適宜建行宮?」邵樹德突然問道。
「陛下,燕樂故城北邊有一地,山間清雅明秀,水草豐美,可建行宮。」拓跋金答道。
「你去過?」邵樹德笑問道。
「追擊契丹之時,來過此地。六部奚曾經於此放牧,今年已被逐走。」拓跋金說道。
「好,朕知道了。」邵樹德說道。
他想了想,燕樂故城就在後世的隆化縣一帶,其實還處於燕山山脈之中。這些
地方,可以放牧,也可以種地,歷史上一直處於中原、草原的拉鋸之處。結果
就是種地的安生不下來,放牧也沒法在此長久放牧,人煙一直十分稀少。
這就是邊塞之地的苦處。哪怕明明有可以開墾的農業條件,你也不具備安全的外部環境,於是只能作為軍事據點存在,人口是上不去的。
在這個地方修行宮,安置奴部放牧,作為幽州的外圍屏障,倒是可以嘗試一下。而這,其實也是他最近一直在構思的北都幽州的防禦體系的一環。
作為連線草原、中原的重鎮,幽州很顯然將依託燕山山脈建立起一整套防禦體系。這個體系的外圍是壩上草原各個附庸部落、奴部,中間是設定在燕山山脈孔道之中的由少量軍士駐守的堡壘,最後則是屯駐在幽州平原上的大軍。
拓跋金所說的地方,應該在後世的圍場縣,確實是一處好草場。邵樹德覺得,可以作為三級防禦體系的一環來構築,適合建行宮安置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