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麼,就得勇!有時候勇猛到極致了,或許會出現奇蹟。
****
建極二年八月初九夜,東都苑青城宮外萬籟俱寂。
阿保機還沒收到遼東的訊息,邵聖卻已經知道了劉郭離開安市城,向遼陽挺進之事。讀完軍報之後,他立刻把儲氏白花花的身體推開,又喚宮官入內,取來地圖。
尚宮解氏領著僕固氏、齊氏二人入內,見聖人沒有下床的意思,便脫了鞋,輕手輕腳地爬上去,將地圖攤開,供聖人審視。
絲帛地圖非常柔滑,邵樹德將其置於儲氏身上。
「建安、安市二城居於山峰之上,易守難攻,險要無比。」邵樹德心中喜悅,自言自語道:「惜周邊荒蕪,人煙稀少,物資需得從遠方轉運。」
他的手在兩座山城之上轉來轉去,儲氏潔白修長的雙腿緊緊絞在一起,輕輕磨蹭著。
邵樹德又回憶起了兩座城池的規模。歷史上李世民在安市城下激戰良久,全殲高句麗四萬援軍,但沒能打下這座城池。觀史書記載,安市城其實不算太大,介於縣城與州城之間,可囤積一定量的物資,但不太可能儲備供數萬大軍征戰半年以上的糧草。
淮海道州軍指揮使王郊率部渡海之後,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將各種物資從後方轉運至建安安市二城儲放。根據上次收到的訊息,安市城已經積聚了超過兩萬斛慄麥,當地留守軍士去城外割草、晾曬,馬料也囤積了八萬餘束。
但這還不夠。
如果可能的話,還得在安市城附近尋個地方,修個倉城。哪怕只是臨時應急的簡易倉城,也總比沒有好。
安市城,最好能儲備十萬斛以上的糧食,越多越好。
邵樹德的目光又往南移,手指劃到了平原地帶。
積利縣原本是安東府最靠北的城市,也是府治。算上今年新遷移過去的人口,大概有2400戶上下,萬餘口。去年開墾了數百頃田地,收了六七萬斛慄麥,今年進一一步深耕,情況應該會有所改善。
積利縣向北去建安二百里,需要走七天左右。建安到安市,卻只有百餘里,三四天即可到。出安市之後,再走百餘里,可至遼陽。
「該重點發展積利、建安二縣了。」邵樹德心中有了決斷。
當然,這需要提前砸下大筆投資,主要是糧食、農具、牲畜之類。資源是有限的,這裡發展了,意味著那邊就要少,但似乎是值得的。
目前登州、青州兩地正在滿負荷轉運人員、物資。
或許該調整一下優先順序了。
糧食、農具,越多越好,這是最重要的物資,優先順序應被提到第一位。
糧食之外,就是人了。
今年已經遷移了5700餘戶橫山、魏博百姓,前者約2600戶,後者3100餘戶。
他不確定今年冬季會不會出現浮冰,影響航運。但萬事得做好最壞打算,移民的節奏可稍稍放慢,騰出船艙,囤積生產、生活物資更為緊要。
只要積利、建安能產出大量糧食,物資轉運的距離就能縮短一大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