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由邵賊親領,沿著永濟渠前進,是為主力,兵力當在十萬以上。
一路由沒藏結明統率,自濮、鄆分批北上,是為偏師,兵力當不下兩萬。
十餘萬大軍,兵分兩路,氣勢洶洶地壓過來,說不慌是不可能的。因此,在緊急商議對策之後,幕府定下了全面收縮防守的策略,同時向李克用、王鎔、盧彥威求援。
晉軍必須渡過滏水南下,攻擊相州。
王鎔需增派援軍,助守魏州。
盧彥威最好南下攻棣州,甚至從德州方向側擊渡河的夏軍。
只要數鎮聯合,這次的危機是可以安然渡過去的,但問題在於,李克用、王鎔、盧彥威可信嗎?援軍能及時到位嗎?
羅紹威不知道,魏博上下也沒人敢保證。為今之計,只能先做好自己的事情了。
衙軍、鎮兵、州兵集結起來,積極應對,同時徵發大量土團鄉夫,與賊決一死戰。拖的時間越長,轉機越大。
「楊掌記,克用遣使而來,言夏賊主力正在北上,此話有幾分可信度?」羅紹威又問道。
幕府很多人判斷夏賊的主攻目標是魏博,但李克用信誓旦旦認為他們要北上攻邢洛磁,並遣使而來詢問,這讓羅紹威下意識懷疑起了之前的判斷是不是有誤李克用的眼光和軍事水平都是不錯的,羅紹威覺得他比幕府那幫飯桶強多了。
「大帥。」楊利想了想後,說道:「其實無妨。夏賊若傾力來攻魏博,咱們做好準備,自然是沒錯的。若夏賊虛晃一槍,主力奔著李克用而去,也未必能贏。大帥若是在過意不去,可在情況明瞭之後,著王都頭揮師西進,攻衛州,也可幫上忙。」
後面一句就是屁話了。以魏博武夫的德行,即便願意策應晉軍,攻擊衛州,也不會死戰了,這個牽制的效果如何,只有天知道。
「也好,就這麼著吧。」羅紹威說道:「值此危急存亡之秋,幫別人就是幫自己。李克用那邊,還是要精誠團結。
......
天祐元年七月初六,邵樹德親領飛熊、銀槍、銀鞍直三軍北上,屯於相州理所安陽縣。
各部集結得也差不多了,開始按照計劃,兵分三路北上。
七月初八,經略軍使關開閏率兩個完整的步兵指揮四千人,渡過濁漳水北上,突然襲擊,拿下了魏州成安縣。
這就是利用了所謂的聯盟之間的死角了。
成安位置其實很重要,在濁漳水以北,楔入磁、洺二州之間,按說應該要重兵守禦的。但該縣在行政上本屬相州,後劃歸魏州。魏博鎮又覺得這裡離磁、洺二州很近,沒必要屯駐大軍。
這樣一來,成安就變成了傳說中的三不管地帶。經略軍原本遠在臨漳以南,晝夜兼程行軍之後,只付出了數百人傷亡的代價,就攻克了這座守禦薄弱的城池。
拿下之後,經略軍立刻冒著被人突襲的風險,將人馬分散到各處,督促成安民人砍伐樹木,擴建浮橋,讓後續主力部隊快速跟上。
針對河東的邢洺磁戰役,第一槍已經打響。
七月初十,經略軍副使封隱帶著三個步兵指揮五千人渡過濁漳水,抵達成安縣,這個前進基地算是安穩了下來。
當天傍晚,經略軍右廂兵馬使王檀率部在浮橋對岸紮營。
至此,聚集在濁漳水兩岸的經略軍士卒已經超過一萬四千,基本很難撼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