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很久以前得到的訊息,夏軍在興元府有一支戰力一般的新兵駐紮。宰相劉崇望徵蜀時,積石軍也曾經南下龍劍,後來官軍大敗,積石軍也跟著敗退了回來,直接被整編了。他們短期內很難有拿得出手的部隊增援龍劍鎮,必須得從關中甚至河南調兵,邵樹德你調不調呢?
攤子鋪得太大了啊!楊行密搖了搖頭,想要三面開戰,那就要有處處滅火的覺悟。河南四戰之地,那麼容易拿的?
“對了,夏賊在攻東河城,看起來兵力並不多,也不知其何意。”高勖又道:“大王,須得謹防夏人過河突入濠州。”
楊行密想了一想,道:“他敢過河,便聚而殲之。”
行船總比走路快,也更省力。屆時淮軍有體力優勢,而夏軍卻疲憊不堪,正好給他們來一記狠的。
高勖不再說話了,他已經盡到了提醒的義務。
其實說穿了也是兵不夠。十餘萬淮軍,能動用的也就幾萬人罷了,拿這些兵力來遮護整個戰場,肯定是不夠的,那麼只能分個主次了。如今徐州是主戰場,其他地方都只能放一放。等到北方戰事一起,夏人受到牽制,形勢就會好轉很多了。
午後,楊行密、高勖二人登上陸地。
大軍仍在次第彙集,器械物資堆積如山,慢慢北運。
不知道為什麼,楊行密突然嘆了口氣。
四十九歲了,他能清晰地感覺到身體內的精氣神在緩慢流失。
年輕時意氣縱橫,在鄉里與人爭鬥。後來為盜,與官軍廝殺,再後來當上官兵,卻又遠戍朔方,與吐蕃賊子交手。
這些都是寶貴的經歷和資歷,為他奪權發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沒有代價嗎?身體裡留下的暗傷和隱疾在默默地提醒你,已經揮霍了太多的元氣。
楊行密憋屈地想要仰天長嘆。
王侯公卿一出生就得到的東西,他花了四十一二年才拿到手,為此還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淮南並不是什麼很好的起家之地,他知道這一點。
這裡太穩定了,上下固化得讓人絕望,一直是朝廷治下堅實的地盤。桀驁的武夫很少,聽話的官僚很多,若非黃巢、高駢、孫儒來到這裡,打破原有的利益階層,他可能一輩子都得不到機會。
現在有機會了,已經可以站在一個更高的臺階上,與天下有數的幾個英雄掰一掰手腕,論一論本事,但他可能已沒有太多時間。
至少比朱全忠運氣好一些吧!楊行密苦笑一聲,自我安慰。
此戰,希望能有一個圓滿的結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