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學學生、門蔭子弟、中舉士子,基本瓜分完了關西諸州縣的各級官位,甚至開始向東都鎮少量派遣。
地方上的驛將、鄉長、鄉佐、里正雖然多是粗鄙不文的武夫,但他們都是夏王的老部下,忠心是有的。
“唉……”陳誠又嘆了口氣。
夏王若窮盡一生也平定不了天下,我等子孫便擁立王之後人在長安稱帝,當個西魏之主也不錯。東邊讓那些野心家折騰去,至少西邊沒那麼多桀驁武夫帶來的煩心事,算得上是一方淨土了。
廣推教化,化胡為漢,發展農牧,收拾人心。夏王也在有意識聯姻,再有十年、二十年時光,這個基本盤是相當穩固了。
只是需要任命一子為留守,總攬軍政大權,萬一關東戰事不利,夏王死於征戰途中,關西不至於亂起來。
陳誠左思右想,這個留守的人選不敢隨便提,得找個契機。
他在公函上附上自己的意見,完善了一些細節,然後便放到一邊,等待送往朝廷“暗箱操作”。
三鎮罷廢后,自有一番人事調動。
王卞去耀州上任,陝西節度使任遇吉則出任天平軍節度使,兼鄆州刺史,領鄆、曹、濮三州。
任遇吉是夏王老人了。他的軍事能力有限,性格陰沉,一直幹些陰私勾當,但與夏王有出生入死之誼,非常忠心,歷任同華、陝西、天平三鎮節度使,這輩子是真的風光。
其子任振,年方弱冠,剛剛出任襄州谷城令。
谷城、鄧城、棗陽三縣,是夏王移民開發的地方,是摻入山南東道和唐鄧隨的沙子。任振作為“勳貴子弟”出任谷城令,足見他們任家受信任的程度,同時也可以看出夏王確實重情誼,是真的與老兄弟們一起共富貴。
天平軍節度副使之職本來要給孫霸。但孫霸以年事已高為由拒絕了,夏王許之,但仍保留其華州刺史之職。
孫霸長子孫進德歷任鄯州團練副使、廓州刺史,鎮守邊疆多年。
次子孫進善本為鄯州龍支縣令,這次出任房州刺史。
這一家子也讓人羨慕,不過就是早年對夏王有恩,這份恩情已經延續到了第二代人。
黃滔出任天平軍節度副使,兼任濮州刺史,這是幫任遇吉治理地方的。
黃滔之子黃肅歷任坊州宜君尉、鄜州三川令、鹽州司馬,剛剛赴任絳州刺史。
感慨了一會,陳誠又將這些檔案批覆,準備發往朝廷。
還有一份寫好的制書,陳誠拿起來看了看,沒什麼問題,同樣歸置到一邊,發往朝廷。
“敕。歷下,名地也。司空,貴秩也。處名地而增貴秩者,非夫稱推擇,洽物情,焉得獨受寵章,重宣王化。具官李柏,當年思立,學武有經。固忠順之根本,以機權為枝葉。且能刺部,兼務睦鄰。酌寬猛以守常,就變通而處眾。為善難掩,不伐愈彰。見求福於自謀,信唯人之可召。乃行茂典,用葉公言。可依前件。”
前涇原節度使、檢校司空李柏出任武肅軍節度使。
武肅軍是新設的藩鎮,轄齊、棣二州,治齊州。
李柏兼任齊州刺史,宋瑤出任武肅軍節度副使。
宋瑤是朔方幕府隨軍要籍,當年出面遊說李柏、李桐二人的就是他。這些年一直在涇原幕府做事,說是李柏的幕僚,實則監視,這次一起跟著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