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現在非常喜歡麟德殿。
空曠、廣大,一目瞭然,只要聲音小點。不虞被人偷聽。
崔昭緯、韋昭度聯袂而至,向聖人行禮,聖人回禮。
兩位宰相皆坐於一側,宮人上完茶水之後便退去了。
君臣三人先聊了聊重陽佳節。
韋昭度聊了幾場士人聚會的事,說又有佳作傳出。
崔昭緯也跟著附和了幾句,但沒多說。事實上他是狀元出身,很擅長此道,但不好此道,如今的身份也不適合出席這類民間士人的集會,會被人說閒話。
“惜襄陽干戈未休,不然抵至長安計程車人更多。”韋昭度嘆了一口氣:“蜀中亦戰亂頻仍,道路不通,絕了上進士子的考學之路。”
“經河南、河北、河東至關中的路還未絕。臣聞河中烏嶺道上行人絡繹不絕,便是夜間都有人趕路。”崔昭緯說道:“禮部定於明年二月開考,這時間卻是有些緊了,不如推遲到三月底?”
二月開考的話,最好臘月前就抵達京師,有將近三個月的時間適應環境,走動門路,參加聚會。
“崔卿覺得二月開考倉促了?”聖人猶疑了一下,道:“朕急欲遴選賢才,恨不得現在便考。”
“陛下有中興之術,值此之時,萬萬不能急。不妨推遲到三月底,讓更多士人趕來長安。人多了,可優中選優,裴謝之才,或出於其中。”崔昭緯回道。
韋昭度也同意:“臣聞朱玫已擒殺楊氏,平滅東川。蜀中道路或可復通,陛下不妨多等月餘。”
“如此,便定於三月吧。”兩位宰相說得都很有道理,聖人從善如流。
至於其他人,他也不想問了,就這樣決定吧。
之前陳氏勸諫,說只有兩三人可睹聖顏,其餘百官一同上朝,一同下朝,和工具人一樣,就是為了撐場面的。聖人當時不悅,後來搞出了許多事情,沒想到現在還是這習慣。
延英問對,許久沒開了!
“朱玫既平楊氏,可有貢賦解送至京?”聖人又問道。
朝廷的財政問題,當真是越來越緊迫了。上供的藩鎮一年比一年少,即便繼續上供的,財貨數量也大為減少。宰相鄭延昌終日忙得腳不沾地,精打細算,財政方面還是入不敷出。
第一大開支便是神策軍。
目前已膨脹到四萬餘人的神策軍賞賜仍然極為優厚,遠超天下各藩鎮兵馬。
時瓚帶三千徐鎮將校子弟編入玉山都之後,都為豐厚的賞賜驚歎。再加上京師繁華,一個個都樂不思蜀了,這生活水平竟然比在徐州時強了一大截,說出去誰敢信?
當然如果僅僅是四萬多人,還不至於讓朝廷這麼吃力。
聖人的意思很明白,多準備些錢帛,他要擴軍至十萬,這壓力可就太大了。
除去神策軍之外,第二大開支自然就是官員薪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