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服的部分在於徐州還能繼續守一段時間,如果能從百姓那裡劫掠到更多的口糧,一年都不是問題。
而且百姓糧食被搶走後,還可以拖累汴軍。
他之前看到過朱全忠散軍糧救濟徐州百姓,而散了軍糧,必然加重後方負擔,消耗更大。
但這確實不是長久之計,最終還是會敗,或早或晚罷了。
“聽聞楊行密遣人在淮南恢復生產,或可與其結盟,借得糧草。”邵樹德說道:“今歲我軍亦會時不時東出,牽制汴軍。時司空是明白人,當知道怎麼做。”
“靈武郡王怕是還不知道。”時瓚艱難地說道:“某離徐之時,家父已定下計議,雪化後便遣將南下,攻淮南之地,擄掠軍糧、徵集兵員。”
“什麼?”邵樹德霍然起身。
時瓚無奈苦笑,不說話了。
邵樹德也笑了,氣極反笑。
軍頭就是軍頭,這腦回路就跟正常人不一樣。
淮南無主,楊行密即便在與孫儒交戰,但也派了人到江北,搶佔地盤。時溥你倒好,居然南下劫掠,這是覺得楊行密好欺負啊。
但楊行密收編了江北大量蔡兵,戰鬥力已不可同日而語,時溥手下這幫殘兵敗將,還真不一定搞得過人家。
但這其實不是重點。
重點是不該結好楊行密嗎?楊行密是有眼光的,他連素不相識的人都肯借糧,時溥開口的話,未必討不到,何必搞成這個樣子?
“時司空前些日子已同意移鎮,今又反悔,泗、濠二州可有動靜?”
“回靈武郡王,泗、濠二州應無問題。”
“說實話!”邵樹德提高聲音,說道:“徐州危在旦夕,這會可不是掩飾的時候。”
書房內的邵氏親兵全都看著時瓚,目光灼灼。
時瓚頓了一下,便道:“泗、濠二州有些不穩,或會藉口家父已移鎮,降全忠。”
“將陳副使找來。”邵樹德吩咐道。
陳誠是節度副使,這個職務是藩鎮首席幕僚,鐵林軍時代,只有四千眾,當時軍中僅有的數十文職人員便歸陳誠歸。
趙光逢的幕職是隨軍要籍,本官則是涇原節度副使,是軍中第二號幕僚,二人各管一攤子事。
陳誠很快來了,甫一進屋,看到邵樹德站在那裡,便上前行禮。
“陳副使,遣人往長安走一趟,請朝廷即刻發出重任時溥為感化軍節度使(徐鎮的正式稱呼)的詔書,晝夜兼程,前往徐泗諸州。”
“遵命。”
“時衙內,可有心腹之人可堪信任?”吩咐完之後,邵樹德又轉過頭來,問道。
“有。”時瓚不知道邵樹德想做什麼,下意識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