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晚唐浮生txt> 第三十八章 試驗田與政治中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十八章 試驗田與政治中心 (3 / 3)

懷遠縣,是一個不錯的新“都城”。

平原面積廣闊,氣候適宜,利於灌溉,還有黃河水運便利。最後一點十分關鍵,水運可以將各種商品的成本大比例壓縮,同時亦可溝通到很遠的地方。木材、牲畜、布帛、皮革、鐵礦、石炭等等各類商品,都能以較為合理的價格運到此處,供龐大的不事生產的人群消費。

銀川平原的糧食、水果,亦可廉價輸送到其他地方,出售獲利。

說白了,“塞上江南”的人口承載力強,自己可以將數萬衙軍及其家屬全弄到懷遠縣周邊生活,而不用擔心破壞環境。

要出兵的話,也非常方便,沿著黃河走就是了。水運運輸量大、成本低的優勢,將大大減少自己的軍事開支,也減少民間夫子的徵發力度。自己將不用擔心老百姓誤了農時,一年可以多次出兵,而不用太過擾民。

最後一點也十分關鍵。這裡離草原近,政治中心遷過來之後,打擊不肯臣服的草原部落的力度也會加大,對周邊的安全形勢也會有所改善。

“懷遠縣,要築新城!”邵樹德一指頭戳在地圖上某處,說道。

陳誠、趙光逢、梁之夏三人聽了眼皮子一跳。築城,可是大勞役啊,而且這不是德宗年間突擊修築的鹽州那種“爛城”。大帥的意圖,他們這些人精都看出來了,這是想將理所從夏州搬過來,那麼這城就不能草草建立了,必須得下血本。

材料倒沒什麼,問題是人力。

“朱全忠現在在做什麼?”

陳誠等人已經習慣了大帥跳躍的思維,因此立刻答道:“去歲秦宗權在八角鎮大敗朱全忠,目前還在相持,互有勝負。”

邵樹德聞言有些佩服。

朱溫的部隊,和他的定難軍其實有些像,即都是主帥白手起家,一點點搭建起來的。邵樹德從天德軍五十人起家,慢慢擴大,朱溫帶了五百人去宣武上任,一點點組建軍隊。

這樣的好處是十分明顯的,就是主帥威望很高,即便大將想造反,中下級軍官也不會同意。除非那支部隊不是主帥親手組建的,而是其他藩鎮投過來的,比如朱溫晚年丁會叛變時,手下軍隊就是投降的昭義軍,根本沒整編過。

幽州鎮的李全忠敗了一次,直接就造反,軍士們也不反對,其他藩鎮也多有類似情況。那麼朱溫的部下為什麼不造反呢?這兩年投降秦宗權的人可太多了,朱溫在他手下吃了這麼一個大敗仗,居然沒人造反,真的很難得。

與朱溫相比,憑空繼承了數萬河東衙軍的李克用,還在艱難地搞著平衡,並利用沙陀本部、北邊五部的胡兵往裡面摻沙子,也不給河東本地土著大權,他還是比較信任跟著自己起家的代北集團。

定難軍是自己一手組建的,是締造者,而非繼承者。去年出征前,在夏州城北檢閱諸軍,軍士們高聲歡呼,所過之處無不響應。在這種情況下,得有多傻才造反?怕不是一露出苗頭,直接被手下軍士們綁了獻給大帥邀功。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以後自己地盤大了,威勢強了,不可避免要遇到帶著地盤和軍隊直接投過來的人,自己該怎麼處理呢?直接剝奪其軍隊,打散混編固然是一個好辦法,但人家能同意嗎?真這麼做了,怕是就沒人願意投你了。

朱溫晚年,就遇到了太多這樣的事,削藩在所難免。而你一削藩,人家要麼造反,要麼投敵。“帶資進組”的人,就是這麼麻煩,但你也可能只靠自己的錢“拍電影”啊。

定難軍,自己現在是100%股權,但以後總會有小股東加盟吧?股權總會被稀釋,自己該如何面對呢?

“很好,朱全忠還在與秦宗權廝鬥。”邵樹德一笑,道:“我那義兄又在做什麼?”

“秣馬厲兵,準備南北同時開戰,攻大同和昭義。”趙光逢答道。

“那就好,還有時間。”邵樹德笑道:“定難七州的建設是關鍵。待朱全忠、李克用那邊稍稍整出點眉目,七州的糧食、牛羊、財貨應已大增,河隴舊地應該也收復了不少。屆時,某便可有下一步行動了。”

自己的地盤在西北,壞處不少,但好處同樣有不少。至少,不用和秦宗權那等狠人廝殺不休,可以安心種田,積累財貨,建設軍隊。

世上之事,有利有弊,全看如何操作。與朱溫和李克用的比賽,自己並沒有落後。也許,還稍稍領先了一些?

樂文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