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根本就不明白自己的意圖。
穿越者到古代,發明一個東西,有用嗎?不敢說全部,八九成沒用,因為沒有體系,不存在其生存的土壤。
邵樹德見過靈州都作院用的那種一推一拉的雙木扇風箱。這玩意唐代就有了,然後消失了,一直到元末明初,才再一次出現,合著你重新發明了一次歷史上已經發明的東西是吧?
最坑的是,還一直用到清末,整整一千年,沒有任何本質的進步。
隋代發明的筒車,消失了。後來人翻箱倒櫃,從故紙堆裡找,幾百年後搞了一個差不多的。
為什麼不斷湧現發明,然後不斷消失,最後再重新發明?
戰亂是一個因素。但這說明使用得還不夠廣泛!如果一種東西有很多人在用它,有很多人在製造它,有很多人在維修它,那它就是剛需,即便有戰亂,也不會消失。
簡單的一個筒車,發明它的人可能沒掙到什麼錢,製造和推廣的人也沒掙到什麼錢,自然大家都漠不關心了,這就是沒有普及和推廣的重要原因。簡而言之,火種沒有散開。
穿越這種東西麼,歷史上其實“真實”發生過。
歐洲大航海時代,有一艘船在美洲近海沉沒,有幾個人死裡逃生,游泳上岸,其中有教士,有軍人,有水手。他們被印第安人救了,很好,運氣不錯。
十餘年後,他們被一艘英國還是荷蘭商船發現了。發現時,這幾個人和印第安人一起,使用石質農具種玉米。他們沒給印第安人社會帶來一絲一毫的改變,這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
穿越者發明的東西,如何才能不被時代給整消失,有它生存下去的土壤,並且自我進化,這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邵樹德在做一個實驗,看看能否建立一個體系,徹底解決這個難題。
體系如果能建成功,其實都不需要你發明任何東西,它會自己運轉,靠利潤作為驅動力和潤滑劑,不斷改進,推陳出新,進而帶動整個社會的進步。
不然的話,你的發明就是一個玩具,沒人用,放那吃灰,很快消失。幾百年後,有人再一次重複“發明”,然後再消失,有意思嗎?
體系,體系,還是體系,這是最核心的東西,也是最難的部分。
“此劍可有名字?”邵樹德拿著一把“夏人劍”,問道。
“還請大帥可賜名。”野利經臣說道。
“便叫茶山劍吧。”邵樹德說道:“你這劍得來得稀裡糊塗。若有朝一日,魏氏鐵匠鋪用賀蘭山鐵做出了茶山劍,或是更好的劍,你羞也不羞?”
“這……”野利經臣噎住了。
“想想為什麼茶山鐵能做出這種劍,河東鐵或關中鐵做不出。如果搞清楚了,吾不吝重賞。”邵樹德站起身,說道:“‘熔用之袋’或是原因,鍛打或是原因,風箱或是原因,鐵料也或是原因,總之好好想想吧。想出來了,不要敝帚自珍,我讓其他用這種方法的人都給你錢,很多錢。”
說罷,邵樹德騎上了親兵牽過來的戰馬,道:“走吧,該帶著兒郎們圍獵了。把橫山健兒都召集起來,好好操練一番。”
數萬大軍屯駐於此,自然不是為了玩的。
而今局勢微妙,機會未至,只能等。趁著這機會,讓橫山党項揀選健兒,與帶過來的衙軍一起操練、圍獵,正當其時——圍獵,從古至今就是一種帶有很濃軍事色彩的活動,對行軍打仗有好處。
接下來數日內,廣袤無垠的橫山之上,數萬軍士、壯丁開始了大規模的操練。
一邊殺聲震天,一邊鋤草放羊,兩幅本來格格不入的景象,竟然異樣地融合了起來。
且耕且戰,就是這麼神奇。